最近有兩件事我覺得很不靠譜:第一件事是最近的禁毒廣告,用了許冠傑那首「天造之材...」來勤勉青少年不要吸毒。當我聽到的時候,我覺得很不對勁,連我這個見過電車拖卡的老餅也覺得很out。那首歌的原來的歌名,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到,卒之要google才找得到。我生於七十年代也覺得out爆,試問現在的青少年看那廣告會不會有共嗚?
另一件不靠譜的事,是那本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的基督教青少年雜誌的機構負責人,在報紙撰文「教導」參與倒曾示威的青少年要如何反求諸己,要如何反省反對政府是不對的。那篇文章流露的,無不是大家長教訓小朋友的口氣。我想,那篇文除了為討論區和Facebook群組加添了火藥之外,大概沒有什麼意義。
這兩件感覺不靠譜的事,一直在我腦裡翻來覆去,看了沈旭暉的文章,大有「叮一聲」的感覺(詳見下面的延伸閱讀)。
Tommy兄常常提及《一事無成》這首歌,不知道年輕一代會不會覺得已經out了,不過我也認同這首歌用來描述第四代香港人的無奈,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代香港人》這本只得68頁、只有褲袋大小的「書仔」,自從2007年出版至今,一直不停被不同的專欄作家、文化人、學者、bloggers、討論區用戶,甚至通識教科書引用。呂大樂教授這本無心插柳(根據呂在座談會的說法)的小冊子,裡面的世代論述實在太「好用」(用來解釋他們面對的困局很容易)、太「中」(即是感同身受),於是成了香港二十頭至三十頭青年(書中提及的「第四代」)的革命宣言的理論根據。
所謂「第四代香港人」,是指1975年後出世至今的一代(我剛剛好是第四代...)。他們中學或大專畢業出身的時候,已經是九七回歸之後,他們飽受經濟轉型、外判、合約、失業的折騰,還要被已上位的一代指責為缺乏競爭力,他們的能力其實不比早幾年出身,坐最後一班經濟列車的人差,甚至比大他們十多二十年,已經上位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與前兩代的分別不在於學歷和能力,而是遲了出生。
這一代人跟上兩代人另一個最大分別,是這一代人是互聯網的第一代,即是由九十年代互聯網開始普及便開始上網學習、娛樂、社交的一代,他們的文化、價值觀、政治觀,跟上一代由學校教出來的教條主義截然不同,互聯網教曉了他們包容多元(從接觸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而來)、爭取話語權(不單是言論自由)、批判思維(在討論區和blog每天的辨論),這些東西令他們比上兩代人的思維更接近自由主義,這個擁抱自由主義的一代,面對上兩代家長式的訓令和指責的時候,反抗起來令上兩代人難以想像。例子包括:青少年自發示威反對警務署長鄧竟成、死守皇后碼頭、抗議「右翼」宗教團體、夾錢登報支持普選、以游擊方式抗議特首、反對自願驗毒計劃等。另外,大量諷刺政府的文章、圖片和youtube短片滿天飛,都是上兩代不能理解的事情。
這種新的反抗模式,其實不是香港獨有,觀乎全球吃互聯網奶水成長的一代,都沿著同一路線以軟實力對抗坐擁硬實力的權貴,最就近的例子是內地網民反對綠壩,今政府罕有地收回已通令全國的計劃。
如果問第四代人想要什麼,我想他們還有一小個虛幻的夢想--能夠從新的、更公平的選舉制度爭取更大的話語權,更多的政治空間。如果連這個微弱的夢想也給打破了,由絕望而來的反彈和忿怒,肯定不會有利維持第二代人心目中的和諧穩定。在這個星期公佈的政改方案,如無意外會狠狠地打破這個夢想。在他們眼中,所謂的民主派其實就是第二和第三代,他們坐享權力,根本沒有心去為普選爭取翻盤。
第四代的抗爭,只是開始。他日如果特區政府要秋後算帳,也許應該把《四代香港人》列為頭號禁書(其他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左翼、反全球化的書籍未必要禁,因為沒太多人看得明)。
[順帶一提,第二學期通識科會有關於《四代香港人》的課題探究,同學們可到圖書館先借來看。很細本的,我保證不消一會兒便看完]
*************************************************
延伸閱讀(part 1):
(轉貼) 沈旭暉﹕What went wrong? Do you hear me?
【明報16/11/09】特區政府連串疑似醜聞成為話題,真是管治失效的老生常談嗎﹖要回答這問題,我們應先了解醜聞政治的理論規範。這可以由一宗國際案例談起﹕
重構法國的中非人肉鑽石醜聞
1979年,法國媒體披露總統德斯坦早年擔任財政部長時,曾接受中非暴君博卡薩送贈兩枚鑽石,沒有申報利益﹔到了他任總統時力挺博卡薩,被視為利益輸送。當時博卡薩形象之差,冠絕全球﹕傳說他嗜吃人肉,會命廚子把政敵煎成烙餅,曾親自屠殺兒童犯,又自行稱帝,加冕護衛隊正是德斯坦派遣的法軍。 1981年法國大選,德斯坦敗予左翼挑戰者密特朗,醜聞是關鍵之一。
但深入觀察,這和燈膽醜聞一樣充滿懸念。法國政壇並不特別清廉,剛去世的加蓬總統邦戈在法有大量資產,美英即明言他是巴黎庇祐的貪污犯。就是博卡薩,密特朗也容許他以退休軍官身分在法定居,德斯坦的政敵更與他結盟,好讓前總統繼續出醜。德斯坦以「鑽石只是政府間的碎鑽紀念品、已將之變賣捐出」開脫也四平八穩,同樣收取博卡薩鑽石的基辛格就安然無恙。然則醜聞何以炒熱﹖
權力、聲譽、信任鐵三角
就此我們應參考英國社會學者湯普森(John Thompson)著的《政治醜聞﹕媒體時代的權力與能見度》。作者通過英美案例提出「社會醜聞論」,以權力、(制度或個人)聲譽、群眾信任這鐵三角互動為主導醜聞的公式。媒體雖然通過醜聞傷害政府或政客聲譽,影響後者權力、提升自身話語權,但也受「信任」這元素規範﹔信任對象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制度。例如美國人多認定前副總統切尼的公司在伊拉克戰爭獲暴利,但相信利益整合潛規則,不作深究﹔尼克遜破壞憲法對行政權力的規範,民眾卻集體反彈。當台灣民眾不信任制度,行政院長與黑幫頭子共遊就不受安全閥保護﹔如南方朔言,美國人卻不會深究甘迺迪的黑幫聯繫。
法國政客搭上非洲暴君原是受信任的,前提是對巴黎有利。德斯坦出事,因為規範被打破﹕博卡薩一度倒向當時的公敵利比亞,後雖反悔,警號已生﹔德斯坦就兒童屠殺干涉不果,大失面子﹔他最終推翻博卡薩,擁戴復位的達科不久又倒台,外交顯得有心無力。其時法國經濟低迷,群眾對花費不菲的法非關係反彈,歐洲整合呼聲湧現,醜聞反映的正是範式轉移。德斯坦下台後沒有糾纏於醜聞,不再碰非洲,改以先驅身分鼓吹歐洲融合,贏回一些尊重。
香港制度聲譽深獲第二代信任
將社會醜聞論應用到香港,對近期醜聞的主流解釋似乎都難以自圓其說。假如困局主因是金融海嘯,而海嘯主要衝擊中產,為何積極回應的是青年﹖假如這是政改危機,如何解釋港人對北京持續增加信任﹖假如媒體有力單獨製造議題,何以無人理會甘乃威事件﹖正如法國人在國家利益無損下默許領袖搭上暴君,香港制度依然獲第二代港人信任﹕無論立場如何,他們信任經濟制度健康、社會階梯公平、公共道德合理,對醜聞反應有限。早前某老牌青年機構負責人發表一篇由上而下的訓誨,堪為樣板。
但通過將青年常駐的網絡信息解碼,卻能發現制度聲譽正失去第四代信任。筆者曾以Christopher Hughes的論述研究框架,解構不同群體為愛國論述賦予的內涵﹔以此論剖析第四代對醜聞的回應,多是對現制度不信任的借題發揮,是為「權力——聲譽—— 信任」三角關係的警號。這些結構包括經濟社會,更包括文化倫理,放在第二代(精英)是好的,對今日的他們也是好的,對第四代卻不好。這就是跨世代制度失衡。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論在知識界影響甚廣,上一代卻難得共鳴。他說「作者已死」,筆者唯有嘗試深化世代論的6個結構困局如下﹕
世代論衍生的六大結構困局
1. 1970年代末開始,香港教育成了世上最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一,經濟卻還是最資本主義的經濟,不同於上一代的教育是稀有品、社會是高淘汰制的一條龍。受教育人口大幅增加,金字塔階梯被打破,社會沒有相應流動,這不是「升呢」,而是明升暗降。大學畢業生只能找從前中學生的工作,卻有了國際大學生的期望﹔以往中學畢業不一定置業,如今很難說服大學生不以此為目標。政府不解決期望落差,卻拆眦過來人的階梯,再以副學士、私立大學等延緩泡沫爆破,結果第四代集體代入左翼理論,失去對教育制度的信任。
2. 新自由主義革命出現於1980年代,自此終生合約變成短期合約,固定職位變成臨時工,這是全球趨勢。問題是97前的移民潮令社會出現斷層,兩種制度並存的時間大幅延長。因移民潮上位的,屬於合約革命前最後一代。假如沒有移民潮,最後受益人已退休,不同世代可共同打拼。但現在上層正當盛年,缺乏保障的命運由第四代開始。他們不理解為什麼早出道5年的有保障,自己卻不能規劃,失去人生的可測性,以及對社會制度的信任。
3. 先代人早年生活比當下青年艱辛,但當時存在無窮可能性,可創富、可革命,從商從政門檻甚低,制定規則可望可即。現在一切行頭規範極多,充滿上代人設定的規則與保護機制,失去第四代創業者的信任。尚有破立精神的人懂得機會在規範未完備的北方。
4. 從前香港社會尊重高知識、高道德,這其實和社會階梯相輔相成。但從前來港的是精英,近年精英紛紛離港,新移民(10年將達50萬)大多是低技術階層。倫敦、紐約持續有優質人口流入,香港人口質素整體則成負增長,無論在家庭、學校,新一代都缺乏外圍環境的發憤目標。但第二代無意改變道德觀,反而滋生了明光社。當周秀娜一類受制於英語的新移民以另類方式打拼而受道德規範,舊價值被看成為上一代服務。
5. 香港已湧現大量高質素退休人士,他們足以工作至80歲,卻被迫於60歲退休。主導社會價值觀、解決青年問題,成為他們發揮餘力的中介。以禁毒為例,政府能打動的不是只聽過《一事無成》的青年,而是「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歌詞中成長的家長。假如社會暗中以青年問題解決老人問題,第二代關愛倫理會失去第四代信任。
6. 青年問題不應單歸咎政府,在西方,這屬民間第三部門責任。激進青年哪裏都存在,青年組織不應是和諧工具,而應疏導宣泄,否則政府何不乾脆兼營﹖但香港主流青年組織過分倚賴政府,領袖視組織為鞏固地位的基石。西方青年組織不怕離經叛道的引領思考,「為什麼克林頓、布殊、奧巴馬吸食大麻不上癮兼當總統﹖」但香港青年組織會組織青年喊口號,帶領憶苦思甜,導致整個第三部門失去第四代信任。
這六大困局,遠比上代思維設定的六大產業深入青年民心。政府不可能解決結構問題,但有力拆牆鬆綁,讓第四代在規範以外建構新一套。假如論述和制度被上一代繼續壟斷,第四代除了被迫借用民主vs.建制的套話借題發揮,還可怎樣﹖德斯坦從醜聞轉型,港英從六七暴動建構香港節,值得特首參考。深究醜聞則不必,一來清者自清,二來濁者自濁,三來清濁無常,其實亦irrelevant。
世代失衡如一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延伸閱讀(part 2):
Johncoal:
下世代的時代精神Tommyjonk:
四代同堂系列1:夢醒了
Comments (20)
西方的政治精英很怕這本 "教唆" 青年起義的小書:
The Coming Insurrection
早陣子跟學校的教授討論,他跟你年紀差不多,他認同呂大樂的講法,他自己也有經歷資本主義、官僚化、傳統約束的限制。
我聽後那刻一方面感到極度欣慰,欣慰在找到共鳴者。
另一方面不禁感嘆,他的學識學歷,我拍馬也追不上,他竟然也是在此制度下被蹂躪。
那一刻起,我的意志更堅定。
第二代香港人、精英主義、獅子山下精神,一切都令那一群坐擁權力與財產的人腐化與冷血。
要說服第四代香港人不再抗爭,唯一的辦法是,證明他們比我們能幹。
要證明他們比我們能幹的唯一方法是,先來個普選,再來個大改革,看看那群地產商、功能組別、金融巨子會怎樣吧!
奴性的香港,何時才敢來一鋪過革命。
坐擁安逸,終有一天會被狠狠的收皮。
不靠譜 = 离谱 / 没谱
说不靠譜,算客气的。
***
3. 先代人早年生活比當下青年艱辛,但當時存在無窮可能性,可創富、可革命,從商從政門檻甚低,制定規則可望可即。現在一切行頭規範極多,充滿上代人設定的規則與保護機制,失去第四代創業者的信任。尚有破立精神的人懂得機會在規範未完備的北方。
***
我之前在这里也提过。要补充的是:
“現在一切行頭規範極多,充滿上代人設定的規則與保護機制”
就是表面上所谓规范,白痴都知道就是明益自己友,以及自家子弟的機制。
@sky_woomi - 谢谢推荐。
香港政治精英不用怕,这本书太长,作者假设读者都是欧美大学文科班的。
狂抛书包,太多欧洲学生运动的背景reference,20000多英文太咬文嚼字。
只有法律,文科和社科的先勉强啃得落。
而香港的大学生,工科商科的计算能力超班,阅读能力绝对有限。
医科阅读能力高,只是他们太忙。
没有大学程度的,看不懂
i.e. 香港没几个人会看
@bigbrother1984 - 最近網上反動勢力好像發起夾手夾腳將本書翻譯做中文, 唔知攪唔攪得成。
小弟雖然在你所描述中,青少年雜誌的機構工作,
對你所講十分認同,而且小弟在總幹事出版翌日,
同時發表一篇回應的文章。
Anyway,我想將這篇轉載到「青少年雜誌的機構」的網站,
不知可以嗎?
@Kursk - 20000多字英文,等于5万中文,一页1000中文字,等于50页中文小册子。
无需夾手夾腳,自己都可以翻译。
等我今天下班后先慢慢啃,啃得落,自己试试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地翻译
其實沈篇文好正,一睇就覺得到肉。
@lilbowmike - 我諗庫大不介意的。你不如要埋林忌果篇啦,雖然果篇鬧得更尖酸刻薄。
http://plastichk.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04.html
@fongyun - 已經加了在大字報的延伸閱讀了。
http://www.uzone21.com/bigword/lobby.ctrl?boardSubjectId=791
@bigbrother1984 -
歐美的政治精英真的很怕這本小書.
FOX NEWS reviews "The Coming Insurrection"
期待中文版出世!
@lilbowmike - 沒問題。不過敝BLOG有一個潛規則,就是可能跟工作有關的機構和人物都不開全名或真名。不要加註腳說明內容提及的人或機構全名就OK。
看完這篇有個頗不客氣的留言想給你﹐但決定還是有機會私下談吧。
天才白癡夢囉,你問我就得啦,駛鬼找。
@sky_woomi - 这作者还要读者学义和团,搞团练,晕死。
我还没啃完,太多法国现代哲学,文化术语。光是一句 reebok "I am WHAT I am" (我就是我的)如何翻译出隐含的物化价值,都抓头。这有点对比神对摩西说 "I am WHO I am" (我自有永有)
法国人,两百年前就启蒙,公民早就政治化了。他们现在的教育系统里,中学就学一堆哲学,还要写essay,文章里面那些terms他们高中生也看得懂,所以这文章对法国双失三失高中大学学历青年特别有煽动性。作者反复强调现行的公民可以来民主选举投票机制已经失去修正的功能,所以要“造反”
现在香港人,劝他们排队等投票都难,基本公民意识一概欠缺,一下子叫他们造反,技术含量太高。就算留着功能组别现行制度不变,只要香港40岁以下的投票率超过70%,已经是很伟大的成就了。投票率越高,泛民的席位越多。
对了,泛民应该动议,强制投票。逼每一个选民关心参与政治(自己的利益),只要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很伟大的进步,人人投票辩论,泛民必胜,保皇党必原形毕露。
因为,公民投票(包括不记名的废票),参与政治决策。不止是权利right/ 权力power,而是为了避免整个社会沦于暴政, 所以每人必须分担的 责任(responsibility)和义务(duty)
@bigbrother1984 -
If Hong Kongers act, we shall overcome. ^^
未必,也有很多青少年對中共和香港政府十分愚忠,例如剛剛禁止我留言的民建聯擁躉林毅忠。香港人,沒有想像中熱愛民主。
@sky_woomi - Really?
@newhist - There are always people who take bribes (benefits from the powerful ones)......
@singsit01 - No Wor, should be 'Tit Taap Ling Waan', isn't it? Um...... When you say so, I am not sure, haha.
錯啦 FROSTIG,你點夠我熟...
鐵塔凌雲,望不見歡欣人面,富士聳寺,聽不見遊人歡笑。
自由神象,在遠方迷霧,山長水遠未入其懷抱,壇島灘岸,點點磷光
豈能及漁燈,在彼邦
俯首低問,何時何鄉何模樣
回音輕旋,此時此際此模樣
何需多見復多求
只盼一曲歸途上....
鬼有天造之才咩。HAHA。
天造之才,皆有其用
振翅高飛,無需在夢中
南柯長夢,夢裡不知西東...
是天才白癡夢喇。下次有機會一起去K,我唱給你聽。
@Frostig -
1) 這書出版不久,引發了幾浪的青年運動,法國政府去年十一月就在Tarnac拘捕和起訴了九名學生,指他們「疑似」該書作者,並策劃恐怖活動。當《將臨的起義》被翻譯成英文在美國由MIT出版,霍士新聞頻道的主持人Glenn Beck在節目中,用了整整七分鐘怒責那是最危險的書...
2) There's no way out, if HK people don't act.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