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October 17, 2010

  • iPhone經濟學

     

    在經濟堂教幾個概念,都可用上iPhone4的例子。

     

    交易理論

    所謂的交易,就是不同人心目中某樣物品的價值不同的結果,如果一個人持有一件貨物,有人比他心目中高的價格來買,他們便會成交,而貨物就會由認為那件貨物價值的賣家轉移到認為價值較高的買家手上,這便會為社會創造了福利。就好像以下的例子:

    持有貨物的A君認為貨物值$5

    沒有貨物的B君認為貨物值$10

    假如他們議價後,以$8成交,結果A君得益$3,B君得益$2,社會整體得益$5。

     

    有個朋友早陣子和PXXW的agent傾續約,才知道出一部iPhone 4的月費,比帶機續約的月費平四十元一個月,而且那個iPhone轉手是未必會蝕錢的。於是他用比Apple原價更平的價格出了機($4480, 16GB價),出機之後,四處格價之後,便在先達把它賣了,成交價($5820)。

    為什麼會有這樣便宜的事?這一定要感謝國家了。事緣香港是全球其中一個最早開售iPhone的地方。內地因為審批程序之類比較繁複,所以比香港遲了兩個多月才開售。就在那個內地沒有iPhone出售的真空期,香港的iPhone 4 16G現貨據說炒至上近9000元一部,到了九月尾,內地正式開始發售iPhone,香港收機價便應聲下跌,到了十月,內地iPhone缺貨,加上Apple嚴格限制每人出機的數量,香港的回收價便出現反彈(見圖)。當朋友賣機的時候,就是在這個時候,證明香港的iPhone4仍然有價有市。

     

    需求與供稱分析

    簡單來說價格是由需求與供應決定的,需求增加,會推高價格,供應減少,也會推高價格,反之亦然。這是一般主婦也明白的道理。如果以需求及供應解釋上述的價格變動,學財經演員般事後孔明不是難事:

    • 自八月開始,價格一直下跌,是因為先前訂了機的人陸續出到機再轉手,供應一直增加,於是價格一直下跌。
    • 到了九月初,市面傳出內地即將發售,於是價格應聲下跌,這很可能是因為買方和賣方都預期價格會下跌,於是有機的減價出貨(供應增加),部份潛在買家則持觀望態度(需求減少)。
    • 十月初,Apple收緊每人訂購限制,這令那些傳說中用n張信月卡出n部機的炒家(內地稱為黃牛)入貨困難了(供應減少),而內地銷售網絡缺貨,因為香港的iPhone和內地的iPhone是代替品關係,內地買不到機的消費者又轉向香港市場(需求增加),機價上升,令先達的舖頭願意提高收機價。

    當然,上述都是事後孔明的估計。我曾經跟先達的人傾過計,才知原來回收價每天的升降還會受很多因素左右,例如豐X和百X匯等連鎖店當日有沒有貨。這些資訊,還是只有那些專門做收機的人才會知道,他們從收機賺取利潤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這些資訊了(有關資訊成本,見「資訊成本」部份)。

     


    (圖:iPhone 4 16GB和32GB的回收價分析,資料來源:iphone4hongkong.blogspot.com)

     

    我到price.com.hk看過,現在香港iPhone4現貨大約賣$6100+,內地消費者來香港買,便是付這個價錢。理論上,如果兩個地方的同一件貨物價格不同,人們便會在低價的地方買入,在高價的地方出售,長遠來說,便會把兩地的價格差異拉平。即是說,中港兩地的iPhone價格應該會愈來愈接近(當然,我指的是市面上炒賣中的價格,而不是Apple官方訂價)。

    不過,為什麼香港的商戶不是直接把一箱又一箱的iPhone運上內地出售?那是因為內地對於水貨電子產品仍然要抽重稅,所以商人不能大批大批的把貨運回內地,只是賺取內地人跑來香港買貴機的利潤。

     

    資訊成本

    好了,既然那麼好賺,為什麼香港人不直接站在先達門口或者上淘寶網,把他們的iPhone以$6100+的價錢賣給內地人?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般市民找買家不像先達那些舖頭般容易。一個內地消費者來香港買機,會去舖頭還是去讓你找到?讓舖頭賺的$6100-$5800=$300的差價,分分鐘你自己找買家所花的時間成本也補償不了--那是交易成本中的資訊成本(information cost)。而舖頭花錢交租,天天守候買家,那$300就是他們的回報了。

     

    利息

    另外,所謂的利息,其實就是提早消費的代價。什麼是提早消費的代價?舉個例子,如果你想早點買一件貨品但不夠錢,你便要向銀行借錢,而代價就係利息。至於iPhone的例子,可以這樣理解,內地iPhone4正價是$4999,但那是訂購價,一等可能等幾星期。如果要來香港買現貨的話,就要付$6100+,那約$1100的差價便是他們提早幾星期得到現貨的代價,這可以理解為利息--提早消費的代價。

    (網上資料指,內地的iPhone4黃牛價是$5600至$5800,似乎「香港」商店的可靠性仍是值錢的。)

     

    零機價上台的奧秘

    至於為什麼PXXW這些電訊商會咁平的賣機給客戶,而不是把機全數送到先達圖利?

    那是因為手機商為了爭取市場佔有率,會用優惠價向電訊商供應手機,而根據協議,手機商當然是不能把優惠價手機拿去轉售。實際上,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羊毛當然出自羊身上。手機商以優惠價甚至零機價讓客戶出機上台,當然是計算過每月月費能夠賺取利潤--因為建設電訊網絡早已付出很大筆的固定成本,只要通訊容量未overload,每多一個客上台的邊際成本其實很有限,電訊商當然認為愈多新客愈好,給你一個優惠價出機又何妨?(參考:《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吉本佳生)

     

    機會成本

    好了,講完經濟學。你們大概會問,那位朋友把iPhone4賣了,他用什麼呢?

    答案好簡單,他把iPhone賣了,轉用一部平價機就是了。最後,出一條機會成本題:

    第一段說過,假設A君以$4480買了一部iPhone,在他心目中那只值$4000,而市面上的收購價是$5800,假設他沒有能力繞過先達把那機以$6100賣出的話,請問他保留這iPhone的成本是多少?

     

     

     

    後記:

    上述只是一些實證經濟分析。這些日子一直留意著iPhone的「行情」,好地地一部電話,竟然會像股票一樣變成「投資工具」,不得不說是一種有點脫離常識的現象。說到尾,iPhone有得炒,還是多得Apple近乎宗教的魔力,還有一大班一擲千金的信眾,當然,還有內地和香港的電訊及關稅制度差異。

    感謝國家。感謝Steve Jobs。

     

    其實iPhone如此,香港的樓宇也是一樣,在量化寬鬆的情況下,貴一貴都有人落黎買,可是香港的土地不像iPhone,有Apple保證有固定供應。況且,iPhone不像住屋,它不是必須品...

     

     

    延伸閱讀:

    Price.com.hk的iPhone 4報價

    三裏屯店iPhone 4缺貨 中關村水貨趁機漲價 (和訊科技)


  • Civilization 5: 感覺就是不好

     

    早前提過Civilization 5 (Civ5),想不到原來大家有興趣知多一點,那麼就寫幾句吧。

    我由Civ1開始,每一集都玩到很深入的程度(以正常難度"price level"),每一集都很有驚喜,各有過癮之處。早陣子Civ5推出,我立即便賣了回家。在說評語之前,先說說它跟Civ4的分別(紅字的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規則):

     

     系統

     

     Civ 4
    (包括Beyond the Sword補充包)

    Civ 5 

    國界系統

    • 以文化影響力決定國界
    • 可以以文化影響力搶走別國領土
    • 可透過賣入無主地來擴張領土
    • 除Great Artist外,不能以文化影響力搶走別國領土

    宗教系統

    • 包括世界七大宗教
    • 沒有

    戰鬥系統

    • 容許戰鬥單位在同一格地圖無限重疊(stacking)
    • 沒有Zone of Control (ZOC)限制
    • 陸軍單位不能作遠程攻擊
    • 單位可作空運
    • 必須以船隻運送陸軍單位 

     

    • 同一格地圖只能放一個陸軍單位
    • 有ZOC限制-單位在敵方ZOC內前進的移勳點數大減
    • 陸軍單位可作遠程攻擊(而且威力可以很大)
    • 單位不可作空運
    • 不須以船隻運送陸軍單位(可以自己走落海) 

    外交系統

    • 可交換或迫對方交出科技
    • 可迫使對方變為自己的附庸國

     

    • 只有research agreement,根據協議,雙方可在約滿後得到免費科技
    • 沒有附庸國規則

    情報系統

    • 可以進行間諜活動

     

    • 沒有

    制度系統

    • 根據科技成果,可選擇在政治、社會、經濟、宗教政策,以配合不同玩法

     

    • 累積文化點數,可以unlock不同的政策,unlock之後不用再作取捨 (例如可以又有社會主義又有資本主義~~中國?)

    城邦系統

    • 只有蠻族(就算他們發展到用來福搶也只是蠻族)
    • 比較接近NPC,可以進行外交和與玩者聯盟

    科技系統

    • 沿襲Civ系列的科技發展系統

     

    • 跟Civ4相近,但不再影響宗教和政策

    資源及生產系統

    • 只要擁有某種資源,便可無限量生產相關單位或建設
    • 必須有道路或河流連接

     

    • 擁有某種資源數量,決定生產相關單位或建設的數量
    • 只要在國土之內,不須有道路或河流連接

    貿易系統

    • 自動計算

     

    • 城市必須有道路或港口連接首都才能有貿易收入
    • 道路有維修費

    城市系統

    • 與首都的距離愈遠,維護費用愈高(state property制度除外)
    • 只有在Universial Suffrage制度才能買建築物或單位
    • 在Slavery制度可以用人命換取建設
    • 不再以距離計算維護費用,因為道路有維修費,離首都愈遠,維護費用愈高。但靠港口連接的城市似乎沒有這個問題
    • 什麼時候也可以用錢買建設
    • 沒有人命換建設的制度

    快樂系統

    • 快樂程度以城市計算

     

    • 快樂程度以國家計算

     

     

    值得讚的地方

    有幾樣東西比較值得討論:

    1.軍事系統

    在外國討論區上,好些玩家批評陸軍單位不能重疊在同一格的規定,可是我覺得那是非常合理的規定。因為以Civ的地圖規模,一個單位已經可以是現代軍隊的一個軍或者集團軍(視乎地圖比例),在Civ,同一格可以容許二三十個單位迫在一起,那等於把上千萬人迫在同一個城市作戰,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對於防守的一方不公平。同樣地,守方有上千萬兵力守備一個城市,也是不合理的。

    另外,一個單位守一格的規定,令玩者必須把兵力報置在一個比較廣闊的範圍,而不是把全國兵力放在同一個城,那比較接近正常的兵棋(回合戰略遊戲)的玩法。不過,因為一格只放一個單位的規定,令遊戲需要容許遠程攻擊,那些遠程武器的威力不合比例地強,例如一兩個強弓或者炮兵單位,便幾乎可以在幾回合把城內的守軍射殺得七七八八,那似乎有點超現實了。

    至於Civ5的海運規則,則無視了自古至今的軍事科技限制。只要發展出相應的航海科技,軍隊便可以隨便落水過海,不用興建運兵船,那根本地無視了建立海上運輸力量的難度。如果陸軍可以像Civ5般八仙過海,二戰時德國早就可以佔領英國了。

    2.國界系統

    Civ5的國界系統比Civ4合理得多。在Civ5中,只要你透過買土或者文化影響力佔有了一格土地,那便是你「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不會像Civ4般無端端被文化上強勢的鄰國屈走你的城市,好地地是中國人,怎會因為哈日而公投歸順日本?

    3.生產系統

    Civ5的生產系統有一個值得讚的地方,就是資源數量(例如鐵礦數量決定Swordsman數量、煤礦數量決定工廠數量),這某程度上令國家規模與軍隊規模成正比,不會出現一個小國可以儲備世界第一大的軍隊。

     

    出事位在哪裡?

    好了,說了這些都是讚的,那麼Civ有什麼令人不爽的地方呢?

    我會說是因為操作和規則都簡化和易明了,每一回合要處理的東西減少了,遊戲的可玩度反而下降...  玩了幾次,感覺上覺得好像沒什麼好操心的,那麼容易擺平國內外的矛盾,又不用擔心被和平演變,又不用防範間諜,遊戲便不好玩了....

    另外,不知是我的問題還是什麼,以一個回合戰略遊戲來說,Civ5的硬件要求似乎太高了,包括要Duo Core CPU,2G RAM、256MB ATi HK2600XT、256MB nVidia 7900GS或以上的圖像處理卡。那只是個平面回合game而已,要這些東東來幹甚麼?  平日我玩射擊遊戲是足夠的,可是玩Civ5的時候,即使是把一切畫面要求都調至最低,感覺仍好像「疾下疾下」,按每一個指令的時候都好像lag了零點幾秒,那是為什麼呢?這種感覺真的很不好。

     

    總括來說,以我長時間玩過前4集的經驗,沒有一次像今次一樣--玩了不久便覺得悶。須知道玩Civilization覺得悶是一件很出事的事,我指的出事,是遊戲商出事...

     

     

    後記:那個版本的Civ最好玩?

    外國討論區不少人說Civilization 4的改版"Beyond the Sword"是Civ系列中最好玩的,這個我同意。這個改版Civ4雖然有些很屈機的地方,但其整體概念和操作的可玩度很高,我們玩Civilization不是想靜靜地看著人類發展,而是要有點政治不正確的弱肉強食式爭霸。如果要和諧,開電視看History Channel或者National Geographic便可以,不用玩Civilization 5。

     

     

    連結:

    Civilization 5 官方網站

     

    相關舊文:

    打機通識回憶錄(1)-文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