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6, 2011
-
"中大迎新營玩死新生"的邏輯
要先說一句,願李博士一家節哀順變。
在港大的時候有上李博士的課,算是他的學生。李博士的講課十分精彩,作為學生的得益不淺,所以看到老師家中有事,感覺十分震驚,而且對蘋果這種不負責任的報紙感到特別憤怒。
不論看蘋果本身的內文還是其他報紙的報導,逝者遺書和生前都沒有提及迎新營的問題,蘋果怎能起「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這樣的標題?這不單對大學不公平,也是對逝者不尊重!還有,動新聞訪問張民炳,他憑什麼評論「迎新營如果犧牲性命...很難接受」?
其實又是那個問題--年年報紙都會找大學OCamp做新聞,今年剛巧有新生在OCamp之後輕生,無良報紙有理冇理就把兩者的時序性強行說成是因果關係*。這種做法,無恥得令人齒冷。
其實報紙的邏輯謬誤不是少見,以報紙編輯的識見不可能不知道有問題,例如經濟日報說「八十後教壞司機阿叔害死好警察」,以同樣既邏輯,李克強來香港令到曾蔭權趕工害好警察跌至重傷,甚至係中國收回香港主權害死好警察。很明顯這些邏輯都是荒謬的,可以偏偏很多讀者喜歡看,所以報紙才會樂此不疲。
個別大學的迎新營有沒有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範圍,那日後大家可以根據事實來討論。本文只是想指出報紙為了標題好看,妄顧最基本的邏輯和求真的新聞道德,那是可恥的。
(蘋果日報16/8/2011頭版,圖片實在令人心酸,所以筆者打了馬賽克)註*: A發生之後,B發生了,所以A導致B,稱為「後此謬誤」。
延伸閱讀(一而再,再而三...):
Comments (27)
蘋果報道中提到: "Fiona(即死者)的好友亦向警方稱,近日曾聽到她訴苦,表示在迎新營時感到「好辛苦」及「好唔開心」,警方不排除墮樓原因與迎新營活動有關,日內或會再向其他參與者查問及錄取口供。"
如果上述報道屬實, 中大迎新營可能真的出了問題, 「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的標題並非生安白造, 而張民炳說「迎新營如果犧牲性命...很難接受」, 言詞中性. 當然, 報章的報道基於的祇是暫時取得的部份資訊, 未必是事實或事實的全部, 一切有待警方的詳細調查結果才能定奪.
報章經常報導學生自殺,都引述死者朋友指
死者因為要應付公開試,感到「好辛苦」及「好唔開心」,
警方亦"不排除墮樓原因與公開試壓力有關".
這樣,報章的標題應否為"會考/高考/文憑試玩死學生"?
又或者,報章有關學生自殺的報導,
通常以"不堪考試壓力 xxx墮樓亡"為標題
是次報導標題改為"不堪迎新營壓力 xxx墮樓亡"會不會合理一點?
兩種標題描述的事情可能一樣,重點卻大大不同.
一個標題指問題在學生身上,另一個卻指問題在外部因素上(公開試/迎新營).
但是現在卻沒有證據證明"迎新營有問題,引致學生自殺",
正如沒有證據證明"公開試有問題,引致學生自殺"一樣.
那武斷地指"迎新營玩死學生"或者"公開試玩死學生"又是否合邏輯呢?
其實,這樣的標題純粹出於對大學迎新營先入為主的偏見,
認為大學迎新營是"淫亂,污穢"甚至"變態",正常人進去後是會被逼瘋的.
現實是迎新營的活動近十多二十年來都沒有大變化,.
當年曾受這些"變態"迎新營洗禮的,現在很多都已經是管理階層或是專業人士.
如果迎新營真的有問題導致學生自殺的話,大學新生自殺應該不會是個別事件,
而是每年八月都會有的現象.
所以,迎新營跟新生自殺的關連恐怕比公開試與考生自殺的關連更弱.
"如果迎新營真的有問題導致學生自殺的話, 大學新生自殺應該不會是個別事件, 而是每年八月都會有的現象."
這種說法令本人聯想到羅范椒芬的名言: "如果係(教改), 點解淨係兩位老師(自殺)呢?" 迎新營經常搞出問題, 屢受公眾關注, 而今次可能搞出更大的問題. 當然, 這未必是事實或事實的全部, 祇是本人根據報道作出的個人推測. 本人推測, 除了警方之外, 死者的家人及好友都可能認為迎新營活動與事件有極大的關係. 本人看過多份報章的報道, 蘋果的報道較其他報章詳盡許多, 包括警方調查的方向及引述死者好友向警方提供的資料, 而死者的家庭生活照片亦似乎是蘋果最多, 這顯示甚麼? 如果這些家庭生活照片是死者的家人向報館提供的, 本人大膽估計, 這可能是死者的家人認為迎新營活動有問題,希望傳媒幫他們討回公道.
@Anonymous - 「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是一個非常之嚴重而武斷的指控,如果你覺得純粹因為逝者去了迎新唔開心,之後輕生就可以得出呢個咁既標題係冇問題既話,我無話可說,只能說句:你繼續睇蘋果吧。
問題在於蘋果有多少證據去下「中大迎新營玩死女生」這個標題?如此嚴重的指控,只是憑一些揣測,對被指控的人/事公平嗎?就算日後有證據顯示少女的死跟迎新營有很大關係,蘋果咁早就做出如此嚴重指控,仍是極不恰當的。難怪林沛理要罵蘋果反智。它的確是份煽情、不負責任的小報。
其實有冇人懷疑過……報紙寫出來的「當事人意見」有多少是真的呢﹖
@Celia Yiu@facebook - 當年成班友去逼迫中大學生報班學生,又唔見話驚壓力太大迫死人。
羅太的言論在邏輯上和統計學上其實也尚算成立,
(兩名教師自殺雖然非單一事件,但在統計學上仍未確立關連)
只不過以她的身分,這種言論出自她口中實有"說風涼話"和"卸膊"之嫌而已.
不過"迎新營經常搞出問題, 屢受公眾關注"又是甚麼意思呢?
是"新亞桑拿"?是"獎門人"式遊戲?還是"沙灘水戰浪費食水"?
這些"小孩子玩泥沙"一般的玩意,卻被傳媒越說越誇張,
現在更說"迎新營玩死女生",實在難以想像.
當然,有些"搞手"以外的參與者可能會即興地
做出一些比較"重口味"的東西,但大多都會點到即止,
太過分的話,"搞手"都會立即阻止,
超越一般人承受能力的事情可說絕無僅有.
現在傳媒卻將新生自殺歸咎迎新營,
對逝者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隻字不提,
似乎跟指責"公開試玩死考生"同樣不理性和不負責任.
@飛蚊導彈 -
言下之意要成為日後的管理階層或是專業人士.
就要先經過這些"變態"迎新營洗禮?
我想說 人人接受壓力程度不一
雖說沒有證據直接指出兩者關係
但中文o camp近來愈來愈過份是鐵定的事實
你憑什麼說這可憐的女孩能接受這camp帶來的壓力?
可能考試對她很輕鬆
反之
這些遊戲可能令她反感 什至覺得羞恥
恐怕只是你用慣性觀念,看待這o camp裡的遊戲罷了
更何況 她亦曾向朋友訴說 o camp令她不開心
兩者有關連亦不足為奇
我再重申 人人接受壓力程度不一
請不要這麼便快下判斷~.~
卑鄙無恥的蘋果日報,該報編輯及記者也沒人性,無資格再做傳媒。
羅范椒芬的名言最弊之處在於冷血, 死了兩名教師在她口中似乎祇是一個沒感覺的數字, 不是甚麼太不了的事情, 暗示死多幾名教師才足以證實教改有問題. 究其實, 祇要有一名教師確實因教改而自殺(的確有), 教改就足以令人質疑是否有問題. 教改未必是教師自殺的唯一或最大的因素, 但教改要撇掉所有的責任, 需要的至少是一份專家做的詳盡研究報告, 而非羅太的具誤導性的謬論.
同理, 今次不幸事件與迎新營活動可能有極大的關係, 而迎新營活動未必是唯一或最大的因素, 但要撇清所有責任, 不容易. 最後, 本人重申, 報章的報道基於的祇是暫時取得的部份資訊, 未必是事實或事實的全部, 一切有待警方的詳細調查結果才能定奪.
@hoitineric123 -
之前舉的事例正是要指出"人人接受壓力程度不一".
迎新營的壓力,有人承受得到,有人承受不到,這是很正常的.
但是新生承受迎新營壓力的程度,迎新營的參與者既難以了解,也控制不了,
就算迎新營只談北京之春,也可能有人覺得太沉重而承受不了.
而綜觀十多年來此類迎新營的情況,可見一般新生都能夠承受此等壓力.
何況"搞事分子"們面對女生一般都會比較避忌,女生要面對的壓力比男生可要少得多.
所以我相信,是次事件跟一般學生自殺一樣,還是個人因素居多.
問題是,現在有人"可能"因承受不到迎新營的壓力而自殺,
報章就第一時間指責"迎新營玩死女生",認為完全是迎新營的問題.
就像學生因承受不到考試壓力而自殺,就認為完全是考試的問題一樣.
這樣究竟是誰在妄下判斷?
@Anonymous -
每一宗自殺事件,圍繞逝者身邊的每一個人或團體,
都"極有可能"負上一部分責任,分別只是責任的多少.
就如行人過馬路被車撞倒,行人自己也不可能"撇清所有責任".
但是"迎新營玩死女生"這個標題,
卻直指迎新營為事件中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負責者.
這實在是過於武斷,也對迎新營的參與者不公平.
白痴!吳好以為自已是大學生大汰,現在通街都係大學生,攪這些很不雅的遊戲,政府比咁多錢養班飯桶!浪費我們納稅人金錢!呢班正得社會的廢物!
apple的誤導標題是很常見的事了(沒錯,是誤導而不是緋縍)....法律是告不到他們的............「中大迎新營玩死新生」......這句話中的「中大迎新營」和「玩死」可以化為形容詞....即是...中大迎新營的玩死(尋死)的女生........而張民炳的說話亦帶有「如果」二字.............標題和內文相符,但標題卻誤導別人想到其他的內文,這是apple的手段.......................
@CHUNGCHUNKING - 吳應該再比這班垃圾再攪這些活動!簡直白痴,再比佢地攪!怎樣對得起我們這班納稅人及之前因為這事而死的人!計我話死者的親人可向校方要求賠償!
But do you guys BUY and read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published by this guy Jimmy Lai? How do you view friends and relatives around you who are as good as patrons of such publications?
讀書就是讀書,搞什麼迎新營, 簡直白痴, 這班搞手真是垃圾, 浪費我們納稅人金錢!正社會的廢物!
以這裡的氣氛,似乎不適合再討論下去,就此打住.
不過最後要提醒一點:
迎新營的經費來自向新生收取的營費和系會向會員收取的會費,
也可能有來自外間商號的贊助,而校方是完全沒有資助的.
迎新營除了使用一般市民可享用的公共服務以外,
沒有花納稅人一毛錢.
"迎新營玩死女生"這個標題是否"直指迎新營為事件中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負責者", 見仁見智, 但點出不幸事件與迎新營活動有極大的關係, 則應該沒有爭議. 迎新營活動令到死者感到「好辛苦」及「好唔開心」, 可能是活動本身有問題, 亦可能是死者遇上一些特別的事情, 這兩方面都需要警方作出獨立而詳細的調查, 找出真相.
在現實世界,如果一間公司的迎新活動有類似的活動,會立即被評為性騷擾。為什麼大學生可以胡作非為。我們不知死者自殺的原因,但因為迎新活動而起也不能否定。如果一個自小虔誠的基督徒,在迎新營被強迫玩這些變態遊戲,會感到被冒犯。雖說可自行決定參加與否或離去,但在場人仕的冷嘲熱諷可以接受嗎?而且,還有未來的三年大學生活。
@飛蚊導彈 - "當年曾受這些"變態"迎新營洗禮的,現在很多都已經是管理階層或是專業人士."
只能跟你說, 你錯誤的程度跟太陽蘋果沒什麼兩樣.
註*: A發生之後,B發生了,所以A導致B,稱為「後此謬誤」。
其實點解o camp要玩d變態遊戲?
挑戰道德底線好好玩?.?見倒人受罰好過癮?
d大學生成日話報章炒作o camp d變態遊戲
如果光明正大既, 有洗咩怕俾人講
雖然報導係有邏輯謬誤, 但亦真係有可能女事主係因為o camp而輕生
如果真係因為咁而輕生, o camp搞手唔知會有咩感想呢?
我係今年新生入學呀,
明明都冇玩變態遊戲...
係蘋果個D係precamp既遊戲, precamp係冇新生ga....
搞手自己圍內玩遊戲關freshman自殺咩事?
我地freshmen玩既遊戲不外乎心臟病(=鬥快叫人名), city hunt, cu hunt, 鬼屋, 水戰
鬥快食西瓜, 之後用牙簽還原西瓜, 跟住有一晚請歌手唱歌助興, 有一晚落火炭食宵...
再加一D講座...
3日2夜就係咁過, 完左ocamp後識左班好朋友, cu hunt 令我地可以熟識中大各地方...
city hunt同其他遊戲都係搞手希望我地同組員同心協力解決問題....
我地中大學生覺得唔開心, 係因為我地完完全全被蘋果屈, 無啦啦話我地玩變態遊戲
搞手佢地到正營時, 連粗口都唔俾講, 有freshman講左要拉去一邊訓話...
我唔知以前中大迎新營係唔係有玩咩變態遊戲, 都唔知有冇粗口, 都唔知個女仔係唔係因為迎新營而自殺,
但我想證清, 我地真係無玩變態遊戲...
蘋果唔清唔楚, 就咁樣屈我地, 浪費左各師兄師姐既心血...
再加上蘋果這種報道手法, 為什麼大家能欣然接受?
它根本沒有一個傳媒應有的道德...
今次係中大, 下次就會係第二個, 大家醒下啦!
同一個新聞, 你睇下明報幾中肯...
michelle0829199:
閣下參加的迎新營是否死者參加的同一個迎新營?
死者參加的各項迎新營活動閣下是否也有參加?
michelle0829199:
據報章報道, 死者參加的是本月10至13日(前後共4日)中大物理系在逸夫書院舉行的迎新營, 而閣下參加的是3日2夜的迎新營, 明顯是兩個不同的迎新營. 閣下身為大學生, 是否需要先弄清楚一些基本事實才下判斷呢?
@michelle08291992 - 妹妹,很欣賞你的見義勇為,願意在一堆不講理的反對聲音中道出事實!希望你永遠記住這次的勇氣,並保持你這顆赤子之心!
身為半個中大校友,為你這個懂得分辨真假的師妹感動、自豪(記着,不是‘驕傲’啊!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