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anuary 23, 2013

  • 梁振英思維與帕金遜定律

    究竟為什麼?梁振英見到有問題,不是開一個委員會研究,就是要求多開副司長職位。這樣就處理到問題?他說需要有人統籌房屋事務,過去六個月一直由他做統籌。那就怪不得什麼也做不成,競選承諾兌現不到,原來他想學董建華那樣自己統籌各政策局,甚至下一層的部門。現在他暗示開不到副司長位令工作困難,做人怎能夠那樣卸責?

    老老實實,開不到副司長位,唯一的影響是他益不到跟著他的班子,簡稱跟班。

    不斷在政策局以外增加委員會和小組,變成第二管治梯隊一樣,尤其是那個金融發展局,欠缺透明度,權責不明。現在重提副司長,彷彿那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不斷開設新的決策職位和委員會的做法,中國傳統講法叫政出多門,用現代管理學的講法係叫帕金遜定律。

    帕金遜定律指出: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

    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連結]

    這是不是很適合用來形容梁振英?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下台?no way);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大家看林煥光和林鄭如何「協助」梁振英);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大家看梁粉的水平就知道了,現在還要再嘗試開設副司長職位)。

    梁振英施政效能有目共賭,為了解決問題,走上帕金遜定律之路,相信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 戴耀廷站了出來,我們呢?

    戴耀廷教授這篇文章,擲地有聲,他身為權威法律學者,提出一個如此進步的呼籲,實在令人振奮。

    這篇文章在網上廣傳,文章的附圖也有很多人看得到。我作為照片的拍攝者,與有榮焉*。

    大學時有機會跟戴教授做訪談,獲益良多,這些年來一直有讀他的文章,看到他敢冒港共之大不諱,作出如此大膽的政治宣言,真是拍案叫好。

    元旦遊行之後,我在明報的文章《堵馬路十惡不赦?》提過「試想像有一天,當一些更入屋的泛民名人也加入非法集結,堵路人數是三數千人時,那就不是堵路,而是民主運動了。」看到戴教授的文章,我實感到說不出的欣慰。在普選問題要"all in"的時候,期待有更多像戴教授這樣的入屋意見領袖站出來號召香港人為未來而抗爭。

    我不會說什麼願意跟隨誰人,這種關鍵時刻,我怎可能不在?跟警察對峙,怎會完全不害怕?可是作為一個香港人,我想將來我可以堂堂正正的告訴下一代,我曾經在關鍵時刻為他們的未來站出來。


    (1月16日文章《公民抗命的最大殺傷力武器》)


    (我在元旦遊行當日拍攝的照片) 


    (《信報》的致歉啟事)

     

    * 關於照片使用問題的始末:

    信報沒有得我同意使用了我的照片,而且沒有標明出處,那是違反了我在網誌頁面的Creative Commons版權條款。

    上星期我在Facebook提出此事之後,有有心人替我聯絡《信報》那邊,那邊很快便聯絡我致歉。他們今天在同一欄位刊登了致歉啟事,說明了作者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