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9, 2013
-
中學排名只是商業炒作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已經有所謂的中學排名。那些排名榜是根據什麼準則的,實在是個迷。在Google搜尋「全港中學排名」,就能見到大堆這種排名(link)。今次這個名為「學校大全」的網站排名榜一出(link),竟然戴卓爾夫人一同洗版,那個有廣告位的網站已經收到了預期的宣傳效果。
這種排名榜,為不同學校舊生提供了懷緬過去的機會--你在FB分享了,你的舊同學就會留言質疑,這就是社交網絡。
仔細看看那些排名準則,不需行內知識,憑常識也會發現當中不科學的地方。他們的排名細則這樣寫道:
系統以下5大類別評分,評分方法會按照每個類別不同的屬性進行比較,根據他們的排序以 Normal Distribution 計算得分, 由1至10分, 排最先的5%得10分,中間的30%得5分,最後的5%得1分.
比重方面,學術佔40%,其餘四項佔15%。
- Academic學術:
- 中學: 以入大學百份比, 高考中英文及格百份比, 6科14分百份比去排序, 百份比越高, 分數越高.
- Sport體育:
- 根據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的校際田徑,籃球,足球及游泳成績, 總分越高, 分數越高.
- Music音樂:
- 根據校際音樂節成績, 冠軍10分, 亞軍7分, 季軍5分, 總分越高, 分數越高.
- Campus校舍:
- 根據校舍大小排序, 校舍越大, 分數越高.
- Teacher師資:
- 根據老師"年資10年或以上", "學歷碩士、博士或以上"和"學士"百份比排序, 百份比越高, 分數越高.
學術:為什麼主修科裡面只計中英文及格百分比?主修科明明還有數學和通識。
體育和音樂:體育聯會校際比賽表現排名為什麼只有那幾項?其他球類活動不比足球和籃球重要?以體育和音樂比賽表現作評分,是否真正能夠反映學校在課外活動的表現?相信大家心裡有數。
校舍:校舍大小和學校排名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學校面積大些,學生的學習表現更佳?
師資:這個計分最有趣的地方,是年資10年或以上的教師愈多,便會加分。一般來說,官校的教師是會調任的,那代表學校裡面的年齡層面會較闊。
單以考試表現計,地區名校的數據往往比所謂傳統名校優勝。而所謂傳統名校的賣點,其實不只是學業成績、體育、音樂表現,而是學校傳統、文化、價值觀、隱含課程(Hidden curriculum)、校友網絡等,這些是排名榜量化不到的。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那些不是所謂的名校,其學生成績增值數據其實更值得參考。
百貨應百客,不同的學生/家長有不同需要,記著這一點,便不用太在意那些什麼排名。
這個排名不是學術機構做的,其準則也不見得科學。用網民的說法,看這些商業網站,認真你就輸了。我花時間作解說,某程度上是幫了它們。不過,因為市場上量化資訊有限,我花十五分鐘評論,是因為他們以數據包裝得好像很客觀似的。我只是希望提醒一下大家,看這些排名的時候要留意什麼。
- Academic學術: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