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ebruary 9, 2009

  • 情人節十日談 (之六) 情歌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聽歌?為什麼不同的民族都不約而同地發展出音樂?

    08年12月號的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Why Music?"(全文)就是想問這個問題。裡面引用了好些演化生物學的研究,解釋音樂的出現和人類的演化有關,簡單點說,就是音樂幫助人類求偶,透過自然選擇,讓人類找尋到適合生存的配偶繁殖。另外,音樂能幫助人類群體的凝聚,在不同群族的競爭中存活。

    也有說法是人類的聽覺本來應該是對自然界很敏感的,人類對不同聲音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這有助於人類的存活,可是到了後來,人類不再需要憑靈敏聽覺生存,這種能力就演變音樂的創作和欣賞。人類對不同的音樂的不同反應,有可能出自遠古時代的遺傳。

    這麼說,我們喜歡聽歌是因為要繁殖?

    我們聽到某些歌會動心,甚至動情,是因為那會幫助繁殖?好像很.... 淫管條例檢討聽證會....

    其實,那只是從生物學角度看。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化都有情歌。以前情歌根本就是用來結識異性的,我們對情歌有動心的感覺,不管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那的而且確是我們的文化一個重要部份。

    這種文化,發展到媒體出現之後,更成為一門產業。周璇的年代如此、鄧麗君的年代如此,現在也是如此。我們消費情歌,其實是想擁有那份動心的感覺。

    話雖如此,寫這一篇的時候,也是聽著情歌的。

    如果有一首歌,能夠為我們帶來一點安慰、一點鼓勵,那就讓它一直播著好了。

    ****************

    說到情歌,幾個不同的風格,各有不同的同路人。不是那杯茶,就是聽不到共嗚。歌,始終是我們的心理投射。例如:

    一個十幾歲學生,聽<後來>不會有感受。

    一個男人,聽<假如讓我說下去>,頂多覺得很順口。

    一個蜜運中的女人,聽<小玩意>,可以感動到流淚。

    一個女人,聽<阿牛>,會覺得主角抵死。

    一個中年人,聽<十分愛>,會覺得強說愁。

    用經濟學人引用過的十二夜對白: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Give me excess of it; that surfeiting,
    The appetite may sicken, and so die.

    說是這樣了。

    *******************

    冷飯時間:

    生日快樂-誤把XX作善良
    在預告片中,小米在小南的留言信箱失聲痛哭,質問小南為什麼要告訴他將會結婚。如果你入場觀看的話,劉若英收線後請立即離場

    (聽說很多年紀不輕的人聽了下面這首歌會發怪夢) 

    tag: menwomen

  • 10公里後記

    參加10公里的原因是平日每星期都會和幾位同事一起練跑,大家打算以參加10公里作為驅動力,養成跑步習慣。

    經過半年的練習,我的最快時間只是1小時10分,離開1小時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活動前的一星期,盡量讓自己吃得飽和吃得好(可以隨時吃朱古力新地好愉快)。星期一操練完最後一次便讓自己休息,可是整個星期小腿肌肉也不太行,自己按摩過才好一點。

    活動那天,早上4時15分與同事在維園集合,寄存個人物品,熱身,步行到城市花園前的東區走廊,亦即起點。

    平日練跑會聽歌,最喜歡的是Michael Nyman的The Sacrifice、陳冠希和MC仁和胡蓓蔚的戰爭、鄧紫棋的Where did you go、劉若英的分開旅行。不過因為想專心一點,所以不聽了。

    5時15分起步,那時候天和是黑的,空氣難得的清澈,氣溫和濕度都很適合跑步。

    開跑的時候,身邊不停有人超越自己,心裡不免有點擔心,不停提醒自己要跟隨自己練習時的均速,否則很快便會影響後段表現。

    平日每天都坐巴士經東廊上班,在那公路上跑的感覺有點像上班。一直跑,一直跑,到了鰂魚涌的時候,開始出現平日練習時預見的情況-差不多一半時最辛苦,最想慢下來。

    那時候看見4公里的牌,再看手表,知道跟這個速度應該可以在1小時,提醒自己不能慢下來。

    在西灣河的轉彎位,有水供應,但不敢停下來接,因為平日練習也未試過停下來。

    到了柯達大廈,即是差不多6公里,感覺一定要找一個目標,否則便會因為體力下降而減速。那時候,看到一個比較容易認的參加者,步速和我理想中的差不多,於是我一直跟在他後面跑。一直跑,有好幾次幾乎跟不上,還是拼命地跟。看著不少人開始墜後,我知道我在早段保持均速是正確的。

    跑到8公里左右,人幾乎進入無我的境界,就好像電影中的角色在只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的那情況。不知為何,腦裡播出平日練習時聽的歌。

    跑到差不多到維園的位置,以為終點在望,可是因為看地圖的時候誤會了,不知道還要上那條非常斜的天橋,所以沒有留力。跑上天橋的時候,真的有體力不支的感覺,本來和目標是並排的,但不行了,又變成跟著他跑。

    到了終點前的幾十米,用盡最後一口氣跑,不過已經透支的身體不太聽話,只能一直跟在目標的後面。到終點的一刻,我跟他的距離和開始跟隨他的時候一模一樣。如果不是他,肯定不行。

    看手表的時間是剛好1小時,終於達標完成。那是6時15分,天還是黑的。今年的短期目標完成。

    對於跑步的人來說,一次拼搏而淋漓盡致的跑步,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過程。這個過程之中,人要不斷的面對自己、超越自己,向著目標前進。那種「我終於完成了的」感覺,只有參加毅行者可以媲美。

    那天在挑戰組看到的男男女女,全都有一個類似的樣子,簡單點說,是沒有hea人的。

    最後還是要感謝被我跟著跑的那人,那健康、好看、充滿鬥志的背影,真的給了我很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