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16, 2009

  • 好好笑咩? 再思港男"問題"

    關於港男和港女,網上各大寫手都寫過了,珠玉在前,我怕提出的都不是什麼特別的意見,希望說得不好不要打頭。

    港女這個題目我所知的不多,聽到的都是一些類似urban legend的傳說,所以寫也沒什麼意思。如果寫了,那些urban legend的故事隨時被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對號入座,害得人家破人亡也不好。

    不過看完星期日檔案說港男的一集,真的忍不到口要多說幾句。

    那個節目,先上Maid Cafe欣賞一下喜歡上Maid Cafe的電車男是怎樣的,然後找來一位「人辨」現身說法。之後便找來幾個香港女性批評她們心目中條件不好的香港男性,然後找來城中「才子」以第二代香港男人的角度去批評第四代男人,最後找來男一位「識唔到女朋友」的電車男訴苦。總結是男女之間應該多些和諧共存之類。

    這一集最大的錯誤有二:

    1. 把港男等同於電車男

    節目中的女性批評的,其實不是港男,而是電車男。她們不想要電車男男友,that's all。那麼港男是不是就等於電車男呢?如果是的話,香港男性只要打扮得好一點,不沉迷於ACG,對世界認識多一點,多些跟人溝通就行了。

    2. 把公開嘲笑其他社會階級視作正常

    節目中那位文學院女子面對的問題,是她希望找得到收入跟她差距不大的伴侶但找不到。

    我以為星期日檔案會找數據,怎料只是訪問了幾個大學畢業的女性。沒有數據,說什麼也流於感情宣洩。於是我花了幾分鐘找來了20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的數據(通識上腦),把數據整理如下:

    (圖一)以性別及年齡劃分的最高就讀程度:學士學位

    年齡

    性別

    本地

    其他

    總計

    男女差額

    20 - 24

     

    39105

    19228

    58333

     

     

    46571

    21253

    67824

    -9491

     25 - 29

     

    35002

    19521

    54523

     

     

    44216

    24547

    68763

    -14240

     30 - 34

     

    31009

    20488

    51497

     

     

    34002

    27207

    61209

    -9712

     35 - 39

     

    21750

    19632

    41382

     

     

    22270

    24553

    46823

    -5441

    (圖二)以性別及年齡劃分的最高就讀程度:碩士學位

    年齡

    性別

    本地

    其他

    總計

    男女差額

     20 - 24

     

    946

    1179

    2125

     

     

    1199

    1178

    2377

    -252

     25 - 29

     

    6302

    3633

    9935

     

     

    6564

    3519

    10083

    -148

     30 - 34

     

    9461

    4677

    14138

     

     

    8949

    4917

    13866

    272

     35 - 39

     

    8265

    5076

    13341

     

     

    5638

    4545

    10183

    3158

    統計處原始數據

    從上面數據可見,持學士及碩士學歷的25至29歲女性比男性多出1萬4千多人,30至34歲的同類數字也有9千多人的差額。

    這或許可以呼應節目中那幾位年青女性的「感覺」--很難找到跟自己學歷和收入(假設學歷和收入有正面關聯)相約的男性。

    過度簡單化的社經問題

    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歸納為「港男」問題,很容易把問題簡單化,而且把欠缺自信、沉迷ACG、外表不入時等偏頗觀察混為一談,結果看不到背後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因素。

    這個所謂的現象其實是在現存的體制下,出現性別之間的學歷不平衡現象。這個「現象」的著眼點已不是高學歷女性找不找到男朋友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制度、社會階梯結構有沒有令兩性出現不平衡的因素(例如有沒有令普遍心智成熟較遲的男性更難升學等),甚至是這個問題本身是不是問題等等。

    Peter有問題嗎?

    如果那幾位「高學歷」女士真的覺得身邊的男性在外表、內涵、學歷、收入方面不行,她們看到的是不是身邊學歷、生活環境、甚至價值觀相差太遠的男性?她們批評所見的男性社經地位不足,就好像在半山區住的阿太批評牛頭角下邨的順嫂不能在社會階梯向上爬一樣政治不正確--大家社經地位不同,不代表你有資格批評別人。

    節目中的Peter,中五畢業,從事電腦維修,比較沉默寡言,愛看漫畫,他有什麼問題?他沒有正當職業嗎?他是性變態的嗎?為什麼要把他塑造成沉迷漫畫、識唔到女朋友的可憐人?一個好端端的正常打工仔,我總不信他一世找不到一個價值觀相近,不覺得沉默寡言的問題的終身伴侶。當然,你叫他跟那個港大文學士交往未必可以開花結果,但香港不是只有大學畢業生吧。

    總結:我們的核心價值呢?

    總的來說,所謂港男問題,其實是階級矛盾問題,民主制度的存在,本來就是應該處理社會上的階級矛盾的,不要以為「階級矛盾」這四個字陳義很高,我們的社會過去由六七暴動至今幾十年的不同改革,就是對這四個字的回應--我們的免費教育、教育改革、政制改革、醫療改革、交易所制度改革,全都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為了改善階級矛盾,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所謂的香港故事,所謂的核心價值,就是促進社會階級向上流動,而不是嘲笑未爬上去/正在努力爬上去的階級--星期日檔案是社會公器,不是超級無敵獎門人。觀眾笑左,咁又點?


    延伸閱讀:

    港男港女之港媽篇(林忌)

    港男簡直就像弱智兒童/傷殘人士般 (方潤) 連結的標題是我加上去的

    港男(小小大力)

    星期日檔案很成功 (kykykyky) 連結的標題是我加上去的

    港女之誕生 | 港男與電車男 (拜物小組戀物誌) 這是平日我一直有讀的blog, 寫得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