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是看到五師兄今天send來的被扭曲了的畢業大旅行,我幾乎忘記了自己寫過類似故事。五師兄的畢業旅行故事寫得比我的生動。不過故事裡面那場投票可以讓大家在紙上寫想去的地方,那就是真的公投了。如果可以那樣投票的話,我相信結果會理想得多,故事中的學生也不需要去他們不想去的長洲了。
看到五師兄寫的故事,我也給之前的故事寫個續集吧。
上回提到,班主任控制的班會主席,在班會旅行的事上一直耍無賴,中四時提出大家不喜歡的柴灣公園*方案被否決,誰料他在中五時又拿出同一個方案,大家啤一聲之餘,感到又無奈又忿怒。
結果真的有人想發起全班投票,想讓班主任知道大家的意向。可是發起的同學沒有這個能力要全班投一次票,於是有幾位班會成員主動辭職,令班主任必須攪一次班會選舉。
辭職的同學跟全班說,我們不要去柴灣公園的爛方案,我們要求去石澳。如果認同的話,請投我們一票,當作一次全班投票。
班主任說,你們只是班會補選,選出來的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班會旅行的決定,而且你們這樣攪事,是違反校規的,校規沒有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的制度。
班主任委任的班會主席說,你們攪這些小動作,只會令石澳旅行的可能性愈來愈低,而且你們這樣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和資源。
幾位親班主任的同學本來想在選舉中打低辭職的同學,可是班主任說不行,他們便不選了。
班中多數同學是想去石澳的,他們的意見如下:
部份同學說,我們一定支持辭職的同學,投票再選你們入班會,讓主席和背後操盤的班主任知道我們的要求--去石澳,不去柴灣公園。
可是,部份同學覺得這樣攪一大輪之後,也不會影響到旅行的結果,還是不投票了。
另外,有些同學說根本就是補選,而不是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也不投票了。
也有些同學說不明白再選他們進班會,跟旅行地點有什麼關係,所以也不投票。
當然,餘下約部分同學是覺得班主任是對的,他們也沒有投票。
結果,只有很少同學投票,他們選的同學回到了班會。
班會主席說,這樣實在太好了,大家對旅行的事原來沒什麼意見。投票的十個八個同學的聲音不代表什麼。
最後主席還是動議班會旅行去柴灣公園。
當那六成人反對的時候,主席便說,上次補選你們沒有出聲,也沒有投票,你們已經被代表了。被誰代表?當然是被我代表啦。
有人說他們本身不夠號召力,也有人說他們之前得罪了另一批有號召力的班會委員,也有人說其實他們只是藥石亂投。
幾位同學重返班會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至少拿著好一部份的票回到班會,那是民意授權,是要求他們要堅持石澳方案的民意。
至於被代表(沒投票)的同學,他們是否真的去柴灣公園也沒所謂?又不是。只可惜他們沒有投票,就被主席騎劫了。他們忘記,在民主制度中,沒有投票的意見是不計的。
有同學回家後,在facebook用高登用語自嘲,說大家「講就兇狠,做就退隱」,也有人嘲笑支持投票的人「訓啦薯頭」。
不過,始終有六成人想去石澳而不是柴灣公園是事實,日後怎樣繼續爭取去石澳?相信用辭職投票的方式有點難度。
大家是時候回家好好檢討一下,不要再說這次投票算是成功了。那對於好些支持者來說,你堅持這樣也算成功,他們更不開心。
無論如何,班主任和主席暫時很安樂。
*****************************************
作為故事的作者,我希望現實世界的班主任和主席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就算這個班會補選沒有成功造成很大的民意壓力,不代表他們可能安樂很久,因為:
(1) 出來投票的那近五十八萬人,大家不要忘記他們是一班怎樣的人。很多時候歷史的火頭是因為一部份最有意見、最有火,而且不乏學識的人而改變的。
(2) 公投運動之後,上述的人士是要一段時間回氣或者收拾心情,但這段時間不會太長。
(3) 公投未竟全功,不代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不存在。矛盾一日不解決,民意的火頭是隨時再點著的。上年六月初自稱代表全香港人的曾先生應該記得。
******************************************
註:柴灣公園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去了等於沒去的康文署公園。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