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y 20, 2010

  • 教師應不應該保持中立?

     

    通識一學年,人間幾十年

    如無意外,新高中的學生大概已上完了通識課裡面的「生活素質」和「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的課題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課程可能一點也不容易消化,裡面的很多概念,其實是舊學制的中學生從未見識過的。不過,我十分肯定,這會是不論對學生個人和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好事。

    如果你是高中一學生,到這一刻你覺得學通識學得還可以,恭喜你;如果你覺得很吃力,那麼我想告訴你,其實通識科本來是輕省的,某程度上你只是多考一科寫作,不過這科寫作需要你對社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以及你有合理的識見而已。

    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

    教了多年綜合人文科,今學年開始加入通識科的團隊。這一年的挑戰可不少。讀master的時候,花了點心思研究教師在教授具「爭議性」的議題的時候的立場問題。其實在處理具爭議性的議題的時候(例如墮胎、種族、公義、公民抗命、性取向等),教師如果一味講自己的看法,學生只能夠照單傳收,相信沒有人會認同。教授具爭議性議題的時候,綜合教育學文獻,以及我的見解,有以下的建議(這只是個blog,不寫reference了):

    • 教師只擔任facilitator的角色,設定場景和指引,讓學生自己探究、討論或辯論。其中教師完全抽離,採取中立角色。
    • 教師擔任facilitator的角色之餘,最後提供意見回饋(feedback),回饋當中可以有其立場,但會客觀地闡述當中的理據。
    • 教師落場其中一份子,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

    不論如何,一般文獻都會鼓勵教師注意以下幾點:

    • 盡量提供不同立場的主要觀點及資訊(或要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考慮不同的觀點)
    • 避免因個人立場而抑制其他學生提出的觀點
    • 盡量鼓勵學生運用高階思維審視不同的觀點(而不是流於意氣或主觀)
    • 如須提出個人立場,需提出背後理據(即是可以經得起上一點的審視的)
    • 不應有意忽略最基本的普世價值,例如對基本人權的尊重等
    • 避免政治意識形態宣傳,以及政治動員

    以六四事件為例,教學的過程,不論是學生主導的探究式學習的還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討論,教師應該提供足夠的基本資料,包括歷史、社會、政治、經濟背景等,以及不同的持分者的觀點等。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不能避免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過程中的責任問題、政治現實問題等。可是,到了最後,當我們討論到最基本的人道問題的時候,應避免迥避死傷責任的問題,因為不論資料指向什麼人也好,最終的死傷責任本身是帶有社會公認的人道價值取向的,不能假客觀之名而對反人類的行為視若無睹。(簡單來說,就是你可能會討論強姦問題及社會含義,但不會討論完之後對於認為強姦是正確的論點不置可否。)

    **********************

     

    教師本身的價值觀和行動

    其實上述問題,只要教師有一定的經驗和學養,其實是不難處理的。近幾年我面對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在校內和校外世界的形象落差。

    我在校內不會講自己的政治信念,更不會提自己在外邊參與的行動。不過,有時候不覺意在電視或報紙出現,學生反應大得很。曾經有段時間,校內的學生叫我做「80後」... 除了兩次跟教師有關的請願外,我從來都不是攪手,被拍到實在是意外。

    不過,早陣子有朋友問我,在blog和facebook上的我,對學生會不會有影響?影響是肯定有一點點的,因為facebook和blog已經有一批固定的學生來訪,庫斯克在這裡的言行,也就是邱Sir的言行,兩者是沒有分別的。我所做的和想的他們不一定會學,但我還是要經常提醒他們,當我是一個普通市民好了,而且我的言論不一定全對,也不一定人人同意,但那就是我。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大家應該做的,是以批判思維看不同的意見。正因如此,每當有學生在網上或現實世界質疑我的言論的時候,我是高興的。

    另外,我在校外做的一切,我會負全責。當我意識到的一些做法曝了光,可能會對學生有影響的時候,我一定會盡辦法跟他們說明我的理據、當中的責任和風險。我最不想見到的,是有學生做了同樣的事,但遇上麻煩。(我指的不是在網上或雜誌寫稿批判政府或建制人士,又或者幫手寫選舉報之類)所以,因為我不可能跟每一個學生詳細說明我的想法,所以我是很避忌讓他們看到我在外邊的做法的。要知道的,看我的Facebook就可以了。

     

    那麼,我的結論是什麼?

    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需要中立客觀,但在課堂以外,教師本身對於普世價值的個人取向,是不應該扮中立的,否則便很容易變成對不公義的默許,重點是我們是否義正詞嚴,是否有道理地說出問題的所在,而我們對不公義的沉默,對學生來說是最壞的身教。

    因為如此,我十分支持吳美蘭老師。在這個環境和場合公開對官員表達不滿,畢竟需要不小的勇氣。再一次為吳老師two thumbs up!

     

  • 轉貼: 撒謊-男人勝過女人

     

    午膳時想找曾蔭權邀請余若薇進行電視辯論的新聞,看到這一篇:

    ***************************************

    “撒謊-男人勝過女人”(轉貼自19-5-2010BBC中文網)

    堅稱自己沒有喝多是男人最愛說的謊言之一。

    男人不但比女人更愛撒謊,而且更“坦然”不臉紅。

    對3000名受訪者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的男人一天平均撒謊三次,也就是一年要撒1092次謊。

    而女人平均年撒謊728次,一天大約撒兩次謊。

    英國科學博物館委托進行的這項調查顯示,母親是最主要的撒謊對象。

    25%的男性和20%的女性受訪者說,他們對母親說過謊話。

    相比而言,只有10%的人說他們會對伴侶撒謊。

    男人最愛說的謊言

    1. 我沒喝那麼多(酒)。
    2. 我沒事兒,挺好的。
    3. 我沒收到信息。
    4. 其實沒有那麼貴。
    5. 我這就來。
    6. 我給堵在路上了。
    7. 你的臀部一點都不顯。
    8. 抱歉,我沒接到你的電話。
    9. 你顯得苗條了。
    10. 這是我一直想要的。

    女人最愛說的謊言

    1. 我沒事兒,挺好的。
    2. 我不知道在哪兒,我根本沒碰它。
    3. 其實沒那麼貴。
    4. 我沒喝那麼多(酒)。
    5. 我頭痛。
    6. 是打折買的。
    7. 我這就來。
    8. 啊,這東西我早就有了。
    9. 我沒有把它扔掉。
    10. 這是我一直想要的。

    善意的謊言

    調查顯示,女性對撒謊更覺得心里不安,82%的受訪者說撒謊讓她們覺得良心上過不去。相比之下,有此感覺的男性只有70%。

    有沒有善意的謊言?84%的受訪者認為是有的。四分之三的人認為,如果是為了不傷害某人的感情,撒謊是可以的。

    至于說到謊言的質量,55%的英國人認為女性更勝一籌,謊言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