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8, 2010
-
班會旅行與政改(續集)
前言:
不是看到五師兄今天send來的被扭曲了的畢業大旅行,我幾乎忘記了自己寫過類似故事。五師兄的畢業旅行故事寫得比我的生動。不過故事裡面那場投票可以讓大家在紙上寫想去的地方,那就是真的公投了。如果可以那樣投票的話,我相信結果會理想得多,故事中的學生也不需要去他們不想去的長洲了。
看到五師兄寫的故事,我也給之前的故事寫個續集吧。
上回提到,班主任控制的班會主席,在班會旅行的事上一直耍無賴,中四時提出大家不喜歡的柴灣公園*方案被否決,誰料他在中五時又拿出同一個方案,大家啤一聲之餘,感到又無奈又忿怒。
結果真的有人想發起全班投票,想讓班主任知道大家的意向。可是發起的同學沒有這個能力要全班投一次票,於是有幾位班會成員主動辭職,令班主任必須攪一次班會選舉。
辭職的同學跟全班說,我們不要去柴灣公園的爛方案,我們要求去石澳。如果認同的話,請投我們一票,當作一次全班投票。
班主任說,你們只是班會補選,選出來的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班會旅行的決定,而且你們這樣攪事,是違反校規的,校規沒有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的制度。
班主任委任的班會主席說,你們攪這些小動作,只會令石澳旅行的可能性愈來愈低,而且你們這樣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和資源。
幾位親班主任的同學本來想在選舉中打低辭職的同學,可是班主任說不行,他們便不選了。
班中多數同學是想去石澳的,他們的意見如下:
部份同學說,我們一定支持辭職的同學,投票再選你們入班會,讓主席和背後操盤的班主任知道我們的要求--去石澳,不去柴灣公園。
可是,部份同學覺得這樣攪一大輪之後,也不會影響到旅行的結果,還是不投票了。
另外,有些同學說根本就是補選,而不是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也不投票了。
也有些同學說不明白再選他們進班會,跟旅行地點有什麼關係,所以也不投票。
當然,餘下約部分同學是覺得班主任是對的,他們也沒有投票。
結果,只有很少同學投票,他們選的同學回到了班會。
班會主席說,這樣實在太好了,大家對旅行的事原來沒什麼意見。投票的十個八個同學的聲音不代表什麼。
最後主席還是動議班會旅行去柴灣公園。
當那六成人反對的時候,主席便說,上次補選你們沒有出聲,也沒有投票,你們已經被代表了。被誰代表?當然是被我代表啦。
有人說他們本身不夠號召力,也有人說他們之前得罪了另一批有號召力的班會委員,也有人說其實他們只是藥石亂投。
幾位同學重返班會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至少拿著好一部份的票回到班會,那是民意授權,是要求他們要堅持石澳方案的民意。
至於被代表(沒投票)的同學,他們是否真的去柴灣公園也沒所謂?又不是。只可惜他們沒有投票,就被主席騎劫了。他們忘記,在民主制度中,沒有投票的意見是不計的。
有同學回家後,在facebook用高登用語自嘲,說大家「講就兇狠,做就退隱」,也有人嘲笑支持投票的人「訓啦薯頭」。
不過,始終有六成人想去石澳而不是柴灣公園是事實,日後怎樣繼續爭取去石澳?相信用辭職投票的方式有點難度。
大家是時候回家好好檢討一下,不要再說這次投票算是成功了。那對於好些支持者來說,你堅持這樣也算成功,他們更不開心。
無論如何,班主任和主席暫時很安樂。
*****************************************
作為故事的作者,我希望現實世界的班主任和主席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就算這個班會補選沒有成功造成很大的民意壓力,不代表他們可能安樂很久,因為:
(1) 出來投票的那近五十八萬人,大家不要忘記他們是一班怎樣的人。很多時候歷史的火頭是因為一部份最有意見、最有火,而且不乏學識的人而改變的。
(2) 公投運動之後,上述的人士是要一段時間回氣或者收拾心情,但這段時間不會太長。
(3) 公投未竟全功,不代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不存在。矛盾一日不解決,民意的火頭是隨時再點著的。上年六月初自稱代表全香港人的曾先生應該記得。
******************************************
註:柴灣公園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去了等於沒去的康文署公園。
Comments (14)
不表態(不投票) , 就等著"被代表"吧.
還是這句說得好 : [
「講就兇狠,做就退隱」
「訓啦薯頭」
嘩諗起 filter 添!
嘿,原來庫兄也用過這比喻!哈哈,大家都是教書人,而且似乎大家都好想去旅行!
很多時候歷史的火頭是因為一部份最有意見、最有火,而且不乏學識的人而改變的。----> 同意。今後的課題﹐就是這班人如何選擇可行的方法﹐建立必須的coalition﹐以確認民主是大多數的意願。
@ngszehin - haha, 教師所見略同。 (我在現實世界可能是那個班主任...)
@ngszehin - 一個班會, 最容易有爭拗的就是班會旅行了。
@Kursk -
咁你個班有無出現「終極石澳旅行大聯盟」?
最後結果又係點?
@adrianlu1026 - 冇。如果有, 就同佢地傾, 傾到畢業為止。
@Kursk -
咁都畢業喇,傾黎做咩喎!
我寧願投票喇!
但係而家投票率又唔高,咁點算好?
簡單易明的比喻! Good!
比喻得好, 根據身邊親友的引證, 少少補充,「同意」去石澳的同學之中, 應該還有:
- 睇佢唔順眼好耐啦, 我讀書姐, 你成日上堂嘈生哂, 我係想去石澳, 不過唔想你做班會, 點都唔投! 哼。
- 去石澳? 好呀, 柴灣公園? 梗係冇咁好... 投票? 呀...其實去邊都冇所謂啦, 我都係求安穩姐, 屋企得我一個仔呀, 仲未畢業架, 總之唔駛上堂就得啦...唔好問啦, 我唔知架。
- 石澳? 好呀。 點解好? 人地話好呀。石澳係邊度? 唔係係學校附近咩? 石澳裡面有個柴灣公園嘛, 喂喂功課都未交, 做完功課先傾啦...浪費哂o的時間, 我有交學費書薄費架。
@Kursk - 其實好多學校根本冇得傾。
「出來投票的那近五十八萬人,大家不要忘記他們是一班怎樣的人。很多時候歷史的火頭是因為一部份最有意見、最有火,而且不乏學識的人而改變的。」、「柴灣公園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去了等於沒去的康文署公園。」
十個認同!
@lamguy - 廿個認同!
柴灣公園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去了等於沒去的康文署公園。<-才不是呢!對於小三、四孩子來說去那裏玩玩已經十分開心了!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