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4, 2010

  • 四千五蚊校長.殺校.stupid teachers

     

    晚上,我和miss一邊吃飯一邊看星期二檔案,這一集報導的是月薪只得四千五百元,人稱「全港最低薪校長」的呂麗紅校長。有關呂校長的故事,轉貼TVB網站的簡介如下:

    她是全港最低薪的校長,月薪只得四千五百元。她叫呂麗紅,四十五歲,從事幼兒教學工作廿多年;她本來已經退休,可以過著優閒的生活,不過一則新聞,改變了她下半生的計劃。

    ...她在報章看到元岡幼稚園的新聞,得悉如請不到校長,學校便要結業,學生就要中途轉校或被迫停學,使命感湧起,呂麗紅決定重操故業。第一天上班,方知學校無門鐘,連電話線也沒有;校長要身兼數職,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義載」學生返學放學,掃地、洗廁所,區內派傳單招生等...

    記者: 王玉娟 (原文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FvbF7ymBJ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2cumls4pkM

     

    看到一半,miss流下淚來,她說她很傻,我跟不是,實情是我的眼睛也是濕濕的。

    前教育局大員在聽證會上被指曾經說教師all so stupid,真的,很多教師都很stupid。他們stupid地以為自己在作育英才,在為社會做事。甚麼教師最stupid?那是在band 3學校勞心勞力的教師,他們面對的學生往往需要十倍的心力來教導,學生成績不好未必是他們的錯,那更可能是因為他們不能選擇的背景和困難。

    人口下降,最有經驗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的band 3學校首當其衝,我不是說所有面臨困境的學校也是好學校,而是當中真的有不少有心的。學校彷彿就是7-11分店一樣,業績稍為不理想便被關門大吉,而被超額的教師呢?就好像被裁員一樣的被炒。他們不少是把大半生花在教養我們的下一代的老師,就是這樣,政府一句要開源節流,便好像消耗品一般被丟進垃圾桶。

     

    人口有升有跌是正常的事,香港學生數量連續七年下跌,於是我們便把學校、教師、支援人員除掉,這些學校的傳承、人員的能力和經驗是用完即棄的垃圾嗎?將來人口回升,就去大學再招聘嗎?這七年教師人心惶惶,留守band 3學校受氣,不只身心俱疲,還要隨時面對失業,這是對他們的付出的懲罰嗎?人人都要養家,面對失業,誰能不把精神花在求職求生上?教學水準能不受影響嗎?

    殺校炒教師,看似很聰明,實際上是短視功利的行徑。

     

    香港不少收幾萬元學費的直資學校已經小班了很久,而且香港的師生比例以發達地區來說都是偏高的(註1),以前教育界要求改行小班,教署推說學生太多,沒有資源,現在學生數量少了,政府連年盈餘,這不正是推行小班教學,改善教育質素(尤其是基層學生能得到的教育),不正是最佳時機嗎?

    連支持小政府大市場的雷鼎鳴教授也批評香港政府「用在教育上的經費佔GDP的比例在發達經濟體中差不多是世界最低 (注2)」,我真的不知道政府還想等什麼?

     

    教育局新一輯廣告,裡面的老師關心學生,鼓勵他畫畫,又替他惡補英文,真的是個好老師啊。說不定她明年便被超額了。政府年年都拍片歌頌老師,但年年都要一大批老師失業,那樣矛盾,我寧願他們不拍那些宣傳片來贈興了。

     

    教師啊,教師,你們真的很傻。Stupid的教師啊,你們就是以為自己在教養孩童,以為自己是拾海星的人。政府不理我們,我們甚至連強硬要求也不會。雖然我對教協的「政蹟」很失望,但這次反殺校行動真的不團結不行,各位同工請密切注意事態發展,要求那位議員和那位會長真的為香港的教育做件應做的大事,到了行動的時候,請大家走出來。

     

     

    呂校長和元岡幼稚園為了最有需要的學生勞心勞力,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去教養他們,而不是把學校草草結束了事。雖然故事不能完全套用在中小學的情況,但仍然值得我們深思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註:

    1. 有關世界師生比例的比較,資料來自John兄的文章(原文連結):

    圖表:

    For the map below, all countries with data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 Fewer than 10 pupils per teacher: 24 countries
    • 10 to 19 pupils per teacher: 107 countries
    • 20 to 29 pupils per teacher: 41 countries
    • 30 to 39 pupils per teacher: 13 countries
    • 40 or more pupils per teacher: 4 countries (source, Data Centre of the UNESCO )

    Remarks:  In this table, pupil/teacher in Hong Kong should be 40students/1.7teachers = 23.52

    2. 香港政府應如何善用儲備? (雷鼎鳴)

     

Comments (26)

  • @Centaurus_alpha - 講殺校為什麼會拉上戰爭遊戲?這應該不是on line game吧!!!

    希望香港可以有多些有心人和像呂麗紅校長般熱心教育的朋友為小朋友出一分力,

    小朋友就是社會未來的希望...

    謝謝Kursk老師在blog上放上今晚播出的《星期二檔案》,我要上班沒看到。

  • 完全同意。政府不知憑什麼說香港這個富裕之地的學生不值得有較高(亦較接受先進國家水平)的師生比例。

    小班不小班我反而沒所謂,比例提高了,有些學校可以小班,有些學校可以騰多點時間備課。誰做得好,日後自然見得到。

  • I read about the story of this kindergarten and this respectful Principal Lui a couple of months ago......  Felt so touched.  And it recalled the story of 鮮魚行小學 in my mind......  

    做老師,而不想做教匠的,要負起很重的責任,不是學生上課開開心心,考試過了關就可以。學生的成長,是有心的老師關心、努力栽培的。      

    @fongyun - 他們說‘看看日本’不是更大班嗎?(可是坦白講,客觀點說,真的沒法認同日本教育制度下,學生的成長和學術水平說得上好。)  

  • Normal
    0

    0
    2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死穴就係政府班高官, 有錢佬, 打工皇帝, 佢地既寶貝唔係讀教署管既學校, 否則,孫公一早就俾人兜巴升!

  • 看了,真的要很努力忍住淚水,哈哈。  

    跟我那時看的報導有一點點出入,那時看到她是在國際學校做副校長的。不過這一點不重要啦!我(看到報導時)覺得有疑問的倒是‘兩折工資’這一點。我當時就想,不會吧,難道幼稚園校長的月薪只有兩萬多元?明明聽到好些幼稚園校長提到,某些大集團(大‘慈善’機構啊)的顧問校長工資好像甚麼九萬多一個月的啊?!      

    回到主題,關於‘Input-output’關係的我已經說到口都快爛了,不想再再再重復了。倒是你提出的‘Band 3 學校老師更有經驗、辦法、心力幫助、教導該批較沒資源、背景較弱或能力較低的學生’則是很重要,卻被社會忽略的一點(還不是我快說到口爛的‘input-output 關係’?!)。這一點,其實是整個教育界前線工作者都心知肚明的共識。  

    說到尾,不只那些學校的學生是被社會忽略甚至看不起的一群,就連在這些學校工作的教職員都會被視作低人一等!  
    悲哀的香港,悲哀的社會,悲哀的教育制度,悲哀的將來!!!      

    如果不是真的很遠,然後也不知道能否銜接之後的教育,我也很想把自己的小孩子送到這家龍崗幼稚園去學習呢!(還有就是,各位家長/准家長聽到嗎?溫室培養出來的孩子只懂尖叫,自理能力和智慧不見得會更好呢。希望他們好自為之啦(尤其是那些直升機父母/怪獸家長)!)      
      

    真的希望讓下一代多接觸大自然,培養出責任感和懂得愛、懂得互相幫助!!!這幼稚園實在很好!我遇過很多幼稚園校長,我知道,有愛心又真心希望孩子好的,他們領導下孩子就會有更開懷的笑臉。倒是那些做甚麼都只為學校名聲、以學校的利益為出發點的,老師、學生都受到重重壓迫,根本連笑容都欠奉,例如位於屯門區的XX局XX芳幼稚園就是典型例子,父權家長式管理,校長虛偽得很,在家長面前裝成好人,擺出一副笑臉,背後對人無禮非常、心胸狹窄、喜歡擺款、心懷鬼胎兼且‘變臉神速’,甚至迫到有職員每天下班都忍不了要哭,這種人不只不配做校長,根本連一個人都不配做!    
       

    (雖然那是幾年前這家易XX幼稚園的情況,也不知道校長換人了否。可是風氣已立,連主任都是校長的‘得意門生’,就算改朝換代也難改該校的積弊,雖然學校環境不錯而且也在區內有名(這樣管理學校,甚麼事都是為了學校的名氣而做,學校當然會有名啦!),可是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好的話,就不要把孩子送到這樣的魔鬼手裏!你想想,一家專制、沒愛心的學校,會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好的學習經歷、好的童年回憶嗎?!?!?!這集團的學校每年十一月就招生了,小心想清楚才幫孩子下決定啦。)  

  • 我看了這節目,我不否定呂女士的人格品德。

    反正我是外人,我本人和幼兒中小學教育人士一點利益關係也沒有,我可以隨便說,隨便罵。
    幾個月明報出新聞的時候我就想罵。
    以下純粹個人意見發表,和他人無關。

    收四千五,還做這麼多,真是妄自菲薄,賤,很賤,很賤。
    對於整個教師(中小學+幼稚園)專業來說。 她做了一隻很賤的蛀米蟲。

    可她這種自我犯賤式的行為被傳媒頭條式的放大後,害慘了所有幼稚園教師。
    她自己賺夠了,絕後,沒孩子讓她發洩自己的愛心和精力,可以享受自我犧牲過程。
    24小時連做夢都在思考怎麼做義工。
    (喜歡做狗公的好人毒男也會明白犯賤是多麼幸福快樂的一件事,只是毒男的目標是女神,呂老師的目標是幾個小孩子)

    可其他教師有自己家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子要供,也沒座駕做義務搬運工。她們的孩子現在被呂女士搞得都快要喝西北風了。
    八小時上班,薪金至少一萬五,專心帶別人孩子。八小時以外人生是自己和自己男(女)朋友/老公/孩子的。

    天經地義。

    好了,現在出了一個後現代活雷鋒,人格無限提高擴大。從此所有成了所有幼稚園老師benchmark。
    她這種人,在澳洲,早就被教師工會(工黨骨幹)打進十八層地獄了。
    罪名: 只求個人表演,缺乏團隊意識。

    如果她這種雲端級數的自我犯賤式行為被justified,這就更reinforced the status quo。社會只會更加不平等。

    P.S.
    我知道她的學生都是新移民,包括升斗之歌裡的“莫雪兒”,孩子都豁免學費,可分配給他們的公共資源實在在太少太少

    PPS
    白人怎麼歧視亞洲人?東亞人的性質其實和他們歧視黑人東南亞土著不一樣。
    華人也歧視印尼人,他們確實比較懶。
    可呂女士,對於她的同業者來說,就像過去本地勞工看待內地外勞一般地賤!
    過去香港窮,多一分努力是值得提倡的“獅子山精神”。
    現在香港賬面人均收入世界前列,實際上的人均和內地快扯平。
    時代已經不一樣了。

    In the 1870s and 1880s, the trade union movement (白人工會/工人運動) began a series of protests against foreign labour. Their arguments were that Asians and Chinese took jobs away from white men, worked for "substandard" wages, lowere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refused unionisation. (咱們中國人美其名: 吃苦耐勞,實際上就是賤. 妄自菲薄搞惡性競爭拖低工資造成工人階級沒好日子過結果只會造成階級分化社會不平等)
    ......
    The chief architect of the policy, Alfred Deakin, believed that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6] might be a threat to the newly formed federation(澳洲聯邦) and it was this belief that led to legislation to ensure they would be kept out:

    "It is not the bad qualities, but the good qualities of these alien races that make them so dangerous to us. It is their inexhaustible energy, their power of applying themselves to new tasks, their endurance and low standard of living that make them such competitors."

    [7]

    http://en.wikipedia.org/wiki/White_Australia_policy

  • @bigbrother1984 - john大剛提過他看得很「抆」, 原因跟你說的相似。我也認同這個世界沒幾多個呂校長可以不擔心生活, 這樣奉獻社會, 實際上這種老好人故事正正反映了這個制度的失敗。

  • 98/99年,中學的時候,在圖書館,和梁館長罵羅范椒芬。
    她一句話就解釋了羅范椒芬的一切行為。 “佢地D仔女都係讀國際學校既...”

    網友們至少應該調查一下高官的孩子在哪一家幼兒園上學,該幼兒園防衛程度如何,有多少security等等。

  • @bigbrother1984 - 香港哪有高官的孩子是讀我們那些平民學校(接受主流教育)的呢?能負擔的,都知道哪些學校提供的教育質素比較好啦!(還未說趁早幫孩子在富人堆裏建立網絡呢!)  

    而呂校長,多多少少是迫不得已的,不過我倒希望學校前面三五年規模增長,收生多起來的時候,她可以收回一份正常的薪金,對她自己、她的家人、那些孩子和其他的幼兒教育工作者才更公平!      

  • @Kursk - 到有人過勞死的時候,那些人不會出聲的。

  • @IvyWong424 - No, my comment isn't irrelevant to this post at all. Its just I don't have any other way to communicate with Kursk.

  • 很想將這一篇文轉貼在各大討論區甚至在FACEBOOK上!

    我在一間BAND 3 學校工作(3年前學校的目標是減少學生取U的人數。)做band3學校的老師是絕對勞心勞力! 因為學生的家庭背景複雜加上他們的家人不懂或不會關心他們時,老師的責任便更加重要! 可惜的是,這些的關心、減少犯罪數字是數據不能提供的。這些數據不是「家長」喜歡的。

    教育不是商業運作,不能夠用供求理論去說明,但政府卻走進了這一陷阱。不受家長歡迎的學校就是一間要被殺的學校?政府似乎以為,一間band3學校消失,band 3的學生也會解決。但問題是這一班學生可能因band3學校被殺而流進了band2學校生活。有些學生本性比較頑劣,在band 2學校固然會「整臭」學校,而老師也沒有處理band 3學生的經驗,遲早拖垮整間學校。就例如一間band 3學校的老師知道有學生用黑社會方式「問候」自己時應該如何處理,band 2老師可能會懂,但所有老師也懂嗎? 情況就像當年強行由emi轉cmi後,本身為emi的學校收生的水準急速下跌。

    政府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硬要關閉「不受歡迎」的學校,受害的不只是老師,而是整個社會的利益。

  • @whoamiar726 - 很想感謝你的努力。

    很想對教育局局長說,你根本連替教師們挽鞋的資格也沒有,別說辦教育了。
    少學生就削資,工時長唔見你補薪?
    九七後母語教學變語言微調,中英考試轉制,三三四學制大改革,重有話專科專教最後通識卻亂x咁上幾個鐘堂就叫通識老師。
    孫公,你俾肥雞餐老師,不如你食肥雞餐好啦,仆xxx!

  • @Frostig - 

    是的。
    呂女士要麼向救活海洋公園的盛智文學,只收一蚊人工,message就是:本人純粹公益,做義工服務社會。
    要麼收30k plus港幣月薪,畢竟她的付出和專業水平資歷絕對值這個價。
    那麼她的成功也值得其他同工效法。
    這才公平。

    整個四千五,就像富士康價,簡直系割喉減價,做爛個市。
    好核突。

  • @bigbrother1984 - 四千五也不是她自己開價的,而是學校當年算過數可以付出的工資。這點我明白,不過現在處境還是尷尬嘛!  

    將來收生數目步向正軌時,我也認同她應該收回正常工資(市價)。(關於‘幼稚園校長工資多少’,建議先參考本人上面的留言。)  
       

  • @whoamiar726 - 說得沒錯!辛苦你們了!內文和我其中一個留言的重點就是這個:Band 3 學校的老師照顧 Band 3 學生的經驗、能力、用心不能抹殺,Band 3 學校關門了,只會使其他學校‘分擔’了他們的工作,可是較高 Bandling 學校的老師根本沒有資源、經驗、能力去應付這些新加的 workload。結果只會使 Band 3 學生得到的照顧和學習環境更差,也會使一些本來是 Band 2 的學校變成 Band 3,惡性循環不會停的(因為無論如何總有這個比例的學生是 Band 3 的嘛!)。  

    我就不明白,難道那些高官那麼聰明,偏偏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事情叫‘分工’?!    

  • 不說太多,明愛一系列學校,目標除了門面說的有教無類,就是要接收及解決一般學校不敢接的問題學生

    另一新近問題係融合教育,以為叫老師培訓一陣就可以應付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睇住預科時班主任激到吐血,自己係特殊教育需要學生都唔知講咩好 orz

  • @Frostig - 看幼稚園規模大小吧

  • @Frostig - 
    佢都係為左慳錢...
    你諗下,一間特校要請d咩特別人手。包括nurse、職業及言語治療師...呢度已經好貴了

  • @Frostig - 高官先唔會睇呢d野。但陰謀d睇,佢玩死d學校有好處
    1. 你唔想收d唔知點既學生咪轉直資lor....政府支出理應細好多
    2. 保持傳統band 1 學校優勢....點計都應該燒唔到去佢地度....

    我今日先諗個問題,如果一個band 3學生去左間band 2/band 1學校同老師講句,「我係"數字k"既!」佢地會點做/知唔知佢講咩?又識唔識反應?

  • @galileo_c - Yes, inclusive education is another not-well-prepared resources-lacking policy......      

  • @whoamiar726 - WAH?!

  • @whoamiar726 - 你數字K? 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