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9, 2010

  • 欲使社民連滅亡,先使之瘋狂

     

    Those whom the gods wish to destroy they first make mad.

    神*欲使之滅亡,必先使之瘋狂 (西諺)

    [* 這是指希臘神話中的諸神]

     

     

    事先聲明,我不是社民連的人,也沒有任何政治聯繫。我只是從一個普通選民的角度看社民連公開的內部矛盾。

     

    曾幾何時,不少人為了社民連的直接而果敢的抗爭精神和力度,精神一振。還記得上屆立法會選舉至今,毓民和長毛,振臂一呼,直接拆穿一眾高官和既得利益集團的國王新衣,抗爭手法雖然出格,但多次真的成功帶來改變,這些好日子,令不少四十以下的選民心存希望,希望他們真的能夠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衝擊近乎絕望的政治死局。

     

    結果呢?

     

    結果就是這幾個月的亂局。

    首先是社民連好些要員,把大量本應是在政黨裡面打滾一段日子才聽得到的消息,在網上平台天天晒給全世界看。

    然後是黃毓民在網台myradio.com節目點名爆鬧個別行委,當時聽到這位已交出領導位置的創黨主席對自己的黨中央凶狠炮轟,立即想到「炮打司令部」的恐怖歷史。熟悉近代中國史的朋友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接著是有如黃毓民契仔(這不是穿鑿附會,而是大半年來聽他們的節目和看有關新聞得出的印象)的任亮憲發動特別會員大會倒閣。

    黃毓民炮打司令部的時候,另一大老陳偉業則在和應。

    然後是秘書長季詩傑在沒有犯下重大錯誤的情況下被迫辭職。

    剛剛,倒閣行動失敗。

    前行委李偉儀在糾紛之中報警。

     

     

    身為外人,身為選民,身為曾經對這個政黨抱有一絲希望的外人和選民,我想說說我的觀感,我所說的可能以偏概全,如有什麼事實上的錯誤,請局內人指正指正。

     

    最近社民連的問題真的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除了瘋狂,我想不到有什麼字來形容牽涉其中的幾位人士。這個政黨成立不過數年,有幾多底子和聲譽可以供這班大人和年輕人公開罵戰消耗掉?所有政黨都有派系之爭、路線之爭、位置之爭,問題是如何用一個有效的方法來處理。不同的黨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但能夠不顧形象,抓爛塊面公開罵戰、人身攻擊的,香港只此一家。這種做到出晒面的糾紛,大眾看在眼裡,只會記得他們爭吵不休時的樣子,在印象等於事實的政治環境,那等於自焚。坊間甚至有一個說法,是社民連本來好地地的,但某某加入之後,恃寵而驕,黨內就一直沒有平靜過,精神時間都花在內鬥。這個說法不只是在文匯大公出現的,甚至好些本來的支持者之間也流傳著這種說法。這樣下去,某某想選得到任何議席難過登天,慘在整個政黨也要攪住一齊死。

     

    老老實實,我支持社民連不是支持他們的黨內民主,也不是想選他們出來當執政黨,而是支持他們不同維度的抗爭,包括議會、街頭、司法抗爭、公民抗命等,還有他們相對地完整的政治論述。對於那些虛偽、犬儒、愚民、自高自大的當權者和與其勾結的集團來說,有人能以較高的政治智慧和技巧來撕破他們的面具,出來為民主公義出聲,是難能可貴的(至少我不會寄望民主黨可以做到)。要對付當權集團,需要像本來的社民連這樣高度機動型的政治組織,要高度機動、要果敢抗爭、要打硬仗的話,把決策和建黨工作過度開放的話,未必是好事。如果有元老覺得年輕人做得不好,就要公開炮打司令部,令黨的領導層難堪,甚至賠上黨的聲譽也在所不惜,那倒不如自己出馬做回領導者好過。一個小型政黨,由最有號召力的大老領導,根本沒有人會反對。

     

    在香港攪開放式政黨,還要面對兩個問題,一是共產黨滲透,二是會員成分問題。共產黨滲透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陰謀理論,而是歷史上屢見不鮮的,就算是社民連本身,開會的片段也被人放上網,再配合傳媒大舉抹黑。若果政黨內部的把關工作做得不好,滲透者上至領袖層,下至會員,有幾多人是真心攪局,有幾多人是匪諜,真的不得而知。另外,左翼組織無疑是很能吸引滿腔熱血的朋友加入,可是正正因為擁抱公社式的左翼價值,很容易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者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意識形態紛爭,結果還是很容易一哄而散。

     

    我支持民主,民主是龐大的社會解決矛盾和利益分配問題的理想制度,但未必適用於只有幾百會員的抗爭組織,幹革命攪抗爭不是民主實驗場。社民連的民主實驗做完了,而代價是他們整個黨的政治能量和聲譽。

     

Comments (12)

  • agree u point of view

  • 反正個黨就是黃毓民條癲狗(he's proud of it)既,他自己也這麼認為。 (我覺得長毛不過是黃毓民找來做招牌的)
    他想點就點。 一切民主政治理念訴求不過是他自己做宣傳的手段而已。

    真吹脹。

    陶君行,很鬱悶。

  • http://mytv.tvb.com/news/newsat630/6795#page-1
    第1分50秒

    1999年5月31日,未成為維園阿哥的任亮憲帶同妻兒 (現已離婚,同鄭中基阿sa一樣) 一起參加六四二十號周年遊行並接受無線新聞採訪的

    聲明:我是敬佩任先生的,我是在表揚他,以身作則,全家出動一起上街。
    而且他妻兒的相貌也不是私隱,是他自己帶她們上街遊行的並接受無線新聞採訪的。 這些圖像本來就是公開的。

  • 如此無組織無紀律, 社民連已經不是一個法人, 只是一堆造反派爭奪的商標而已。
    創黨的幾個老一輩大部分都被排擠出黨。 起草綱領的都是已經不是黨員(組織成員)。

    現在就剩下三個大佬+陶君行這四個靈魂人物。
    其中
    黃毓民唯我獨尊,他就是黑社會大佬。 夥同陳偉業
    長毛從來就是自己玩。 他明顯和LSD是財政分開的。
    陶君行被玩死。

    剩下的幾乎都是真膠+假膠。 得啖笑。

  • 關於共產黨滲透,我想說,這不是什麼“陰謀”,共產黨的線人本來就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在國內,這是常識。就算共產黨不主動進行滲透,組織內部也有人會因私人恩怨做二五仔打小報告發檢舉信。 這幾乎無可避免。

    這中國共產黨的滲透,和空氣中的感冒病毒一樣,無處不在。一個人傷風感冒,只能怪自己不注意健康,而不是歸咎“感冒病毒”。  同樣,一對couple被第三者拆散,只能先怪他們兩人本身感情缺乏穩固基礎和信任,而不是“小三介入”,不管這個小三是不是共產黨派來的。

    LSD,作為一個組織,自己本身就是一盤散沙窩裡鬥,充斥著投機分子+真假膠+大流氓黃毓民。鬥到街知巷聞,怪不得共產黨。

  • 同意內容,但不同意「未必適用於只有幾百會員的抗爭組織」這一點。因為群體越小,民主越好用。問題是﹕

    1. 這是抗爭組織,只有人力和聲望,並不負責分配社會資源。

    2. 民主也有民主需要的操守,那些「民主大國」難道會把每次內部會議、閣員爭執統統公開的麼﹖
    你看英國人,就算明眼人都見到黨內鬥爭,當事人在外說話都是對「黨友」客客氣氣的。

    簡單d講,搵架黎丟。

  • 這件事令我想到一些往事。以往在中學搞活動時,群眾的數目都不是很多(校隊頂多都只是百人上下,整間學校約1300人左右),實行民主時似乎的確不那麼理想。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主要是在整間學校參與的情況下民主才有機會實踐,在校隊裡實行的通通是假民主(例如去屆會長有三四票,如同現時功能組別)。在當時,太小的團隊裡籠絡人心相對容易,會員間也往往出於個人愛惡或者個人利益(如應許「事成」後給予甚麼甚麼「要職」等,即「賄選」)而投票,為的不是整個團隊的發展。所以我常常認為,在中學層面實踐民主,不一定都是好事。

    但是在社會上的團體而言,我卻認為民主制度在這等抗爭為綱領的組織裡也適用。老實說,我覺得如果有會員認為有問題,發動倒閣,舉行會員大會等行動也是沒有問題的,在組織的規章下的。我認為問題的根本,

    一者是有大老作太上皇,陰魂不散,不肯「裸退」,

    二者是大家都用墨魚戰術,大肆抹黑,甚麼「黑材料」都拿出來,不管是否內部文件,

    三者有平台身分曖昧,既云自立組織外,又要插手作平台,更甚者是打著紅旗反紅旗,「言論自由」之餘又封鎖不合眼的言論甚至會員戶口。

    四者會員仍然深受「大老文化」影響,人家幕後垂廉,你在前面支持,尋退下來的人,以甚麼身分指點江山?這與當年的毛澤東、江澤民有甚麼分別。

    我到現在仍然看不到「倒閣派」有一個甚麼合理的說法,解釋為甚麼這麼喜歡動用「黃公毓民」的名號、大纛、神主牌。

  • @hystericireul - 陶傑天天寫不完的小農劣質基因論解釋了一切

  • Too bad.

    其實我最近也對LSD有點,怎麼說呢,有點擔心他們。

    我會說,不希望見到這一股新的希望就這樣幻滅。

    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否這樣,可是有一說,說毓民不是始作俑者,我也希望那是真的。

    @fongyun - 

    說得很好,所以說英國人比較聰明、比較有禮(起碼表面上啦)真沒錯!

  • 政改legco加位,你地就反對,大義凜然地立牌坊。
    要選legco,爭權奪位互相傾軋,使盡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地中傷抹黑,一副嘴臉就比婊子還賤

  • 我是社民連成員,有出席當日特別會員大會。雖然阿陶叫我們不要爆內幕消息,但我還得說一句:當日的倒閣派的說法讓我很失望。由其是某人在作總結陳詞的時候竟然用盡時間播黃毓民在網台的罵人言論,莫非他們真的是紅衛兵,黃毓民就是毛澤東?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