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February 19, 2008

  • 開台節目--討論裸照事件

    2008-02-19

    近日疑似藝人淫照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引起網友關注。警方拘捕手法出了什麼問題?是否濫用程序?警方高層言論為何引起網民恐慌?網民為何會發起遊行,抗議警察執法不公,警權過大。另外節目還會討論香港性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學校又如何處理淫照事件。

    嘉賓:Sidney(「2.10網民大遊行」發起人)、L(Article23.net籌款登報聲援發起人)、嶺男(香港獨立媒體)、星屑醫生(網誌《這醫生很潮》)、庫斯克(通識教育網誌《三師會》)

    嘉賓:Sidney、L、嶺男、星屑醫生、庫斯克

    下載

    以上內容直接轉載自開台openradio hk

  • 再見了,隔離屋個上海師奶

    60、70、80世代(呂大樂說的第二、三代港人)都看過沈殿霞,她走了,這三個世代的人總會有什麼想說的。

     

    我們的屋邨師奶

    印象中小時候看到的沈殿霞,大都是在歡樂今宵和無線台慶。不過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她在富貴逼人系列中的老媽子形象。她演的老媽子,是一個頗為典型的屋邨師奶,這個典型的屋邨師奶,貪便宜,愛打牌,惡死,不過她擔起照顧一家大小起居的偉大職責,還會為家人(包括老公董標)出頭。

    這個師奶形象成功,是因為不少的家中都有一個類似的師奶。

    後來,我們長大了,我們在屋邨(富貴逼人系列)或者舊唐樓(富貴黃金屋)長大,努力讀書,擺脫低下階層,在社會階梯向上爬。不知不覺,我們為了擺脫低下階層,連低下階層的說話語氣、品味、習慣、價值觀也一同丟棄,這種丟棄的心態,慢慢變成鄙視。

    就是這樣,我們不再喜歡看沈殿霞,儘管她的演出已經由屋邨師奶變成高尚住宅師奶,甚至是移民了溫哥華的師奶。我們不再喜歡看她的演出,不是因為不喜歡她,而是我們不再認同師奶的價值觀。

    後來,師奶甚至變成無知、八掛、反智的代名詞,師奶也跟無線劃了等號,我們叫無線劇做師奶劇,最近更有「萬千師奶賀台慶」以師奶形像批判無線文化。

    我們離棄、鄙視師奶,代表了我們對本身階級的恐懼。

     

    兩代新移民形象--肥肥 vs 阿燦

    沈殿霞演的師奶,操上海口音,就像很多六、七十年代來港的女性一樣,大致上融入了香港社會,不過鄉音就是改不了。這種社會融和的例子,由六十年代電影「南北和」等粵語片到沈殿霞,一直在香港電影中出現,引起不少人的共嗚。不過,六、七十年代來港,跟八十年代來的,好像有點不同,六、七十年代來的,即是鄉音不脫,但終歸被視為香港人,可是八十年代來的,就是來意不善的外人,「網中人」的阿燦,便是當中的佼佼者。這種六七十年代移民歧視八十年代的移民的現象,在富貴黃金屋中也出現過。

    後來,她主打海外市場,還記得她做的那個講英文的喜劇劇集,感覺很疏離--她已經不是香港人了。就好像隔離屋的師奶,跟兒子移民了,數年後回來找街坊聊天,可是感覺已經不是以前的鄰居了。

     

    第四代香港人 vs 沈殿霞及她的女兒

    欣宜出道,引來了年輕網民的負面反應,連帶沈殿霞也不受歡迎。這無疑是上位無望的鬱悶第四代對藝人下一代擁有出位捷徑的反感,有時候反應過份激烈,變成人身攻擊,以及匪夷所思的翁美玲死因之謎。

    對於第四代人來說,沈殿霞不是那個照顧董標一家的師奶,而是扮演白雪公主的欣宜的母親。

     

    一路走好

    只能說句,沈殿霞是第二、三代港人的集體回憶,不論你們喜歡她與否。她曾經是黑白片中演老夫子表妹,也曾經和薜家燕黎小田結伴同行的少女,也曾經是董標家中的肥師奶。

    Anyway,一路走好。

     

    註:斜體字為後加文字

    * * * * * *

    預告--想寫但未有時間寫的:

    終於有人以保守主義理論回應裸照事件中的自由主義論述--劉迺強的道德恐懼。

    在開台openradio的blogger cafe節目跟在網上發起籌錢登報抗議的L、網民遊行發起人之一的Sidney、獨媒的嶺男、還有星屑醫生討論裸照事件。

    上週末三師會也錄了一個特集,討論這次事件,後期製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