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November 2009

  • 「佢需要三格」的廣告效果

     

    dove

    最初看到這個「呢一刻,佢需要三格」廣告的電視版和海報,即時的印象是「呢一刻,佢需要食藥」。那位尖叫的女士,好像發了癲一樣,而那位拿著電話聲都冇的男士,一眾巴打應該是在暗地裡同情他,也鉤起不少恐怖回憶。

    相信大部份男性也會見識過不同程度的類似畫面--女性無厘頭地情緒失控,小則黑面,中則一哭二鬧,大則歇思底理完全失控。面對這些狀況,男士們只有無奈地嘗試緩和情況,有時這些無厘頭的狀況惹起男士的火,結果就是一場兩敗俱傷的血戰,不過最後還是要男士收科。

    研究說朱古力中的可可鹼有反鎮靜作用,有提升精神,增強興奮等功效,另外,朱古力中含有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能夠使人有戀愛的感覺。對於生理週期陷入抑鬱的女士有一定的幫助。這個廣告中的「三格」,好像服藥一樣,應該也是出於女性吃朱古力改善情緒狀態的習慣。

    把一種正正常常的零食當作精神科藥物般推廣,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覺得很荒謬,不過後來想了想,它大概會令不少男士女士會心微笑。對於男士來說,如果可以餵藥令情緒失控的女士安靜下來,相信多多錢也肯付。對於女士來說,吃朱古力令自己心情好一點,已是一種文化,這個吃三格的玩笑她們也許也有共嗚吧。

    廣告的目標無非是要消費者記得,這個品牌的朱古力應該算是成功了。

    連結:

    產品網站

    維基百科-朱古力

     

    利益申報: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和利益

     

  • 他們只知道教訓第四代


    最近有兩件事我覺得很不靠譜:第一件事是最近的禁毒廣告,用了許冠傑那首「天造之材...」來勤勉青少年不要吸毒。當我聽到的時候,我覺得很不對勁,連我這個見過電車拖卡的老餅也覺得很out。那首歌的原來的歌名,我想了很久也想不到,卒之要google才找得到。我生於七十年代也覺得out爆,試問現在的青少年看那廣告會不會有共嗚?

    另一件不靠譜的事,是那本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的基督教青少年雜誌的機構負責人,在報紙撰文「教導」參與倒曾示威的青少年要如何反求諸己,要如何反省反對政府是不對的。那篇文章流露的,無不是大家長教訓小朋友的口氣。我想,那篇文除了為討論區和Facebook群組加添了火藥之外,大概沒有什麼意義。

    這兩件感覺不靠譜的事,一直在我腦裡翻來覆去,看了沈旭暉的文章,大有「叮一聲」的感覺(詳見下面的延伸閱讀)。

    Tommy兄常常提及《一事無成》這首歌,不知道年輕一代會不會覺得已經out了,不過我也認同這首歌用來描述第四代香港人的無奈,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代香港人》這本只得68頁、只有褲袋大小的「書仔」,自從2007年出版至今,一直不停被不同的專欄作家、文化人、學者、bloggers、討論區用戶,甚至通識教科書引用。呂大樂教授這本無心插柳(根據呂在座談會的說法)的小冊子,裡面的世代論述實在太「好用」(用來解釋他們面對的困局很容易)、太「中」(即是感同身受),於是成了香港二十頭至三十頭青年(書中提及的「第四代」)的革命宣言的理論根據。

    所謂「第四代香港人」,是指1975年後出世至今的一代(我剛剛好是第四代...)。他們中學或大專畢業出身的時候,已經是九七回歸之後,他們飽受經濟轉型、外判、合約、失業的折騰,還要被已上位的一代指責為缺乏競爭力,他們的能力其實不比早幾年出身,坐最後一班經濟列車的人差,甚至比大他們十多二十年,已經上位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與前兩代的分別不在於學歷和能力,而是遲了出生。

    這一代人跟上兩代人另一個最大分別,是這一代人是互聯網的第一代,即是由九十年代互聯網開始普及便開始上網學習、娛樂、社交的一代,他們的文化、價值觀、政治觀,跟上一代由學校教出來的教條主義截然不同,互聯網教曉了他們包容多元(從接觸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而來)、爭取話語權(不單是言論自由)、批判思維(在討論區和blog每天的辨論),這些東西令他們比上兩代人的思維更接近自由主義,這個擁抱自由主義的一代,面對上兩代家長式的訓令和指責的時候,反抗起來令上兩代人難以想像。例子包括:青少年自發示威反對警務署長鄧竟成、死守皇后碼頭、抗議「右翼」宗教團體、夾錢登報支持普選、以游擊方式抗議特首、反對自願驗毒計劃等。另外,大量諷刺政府的文章、圖片和youtube短片滿天飛,都是上兩代不能理解的事情。

    這種新的反抗模式,其實不是香港獨有,觀乎全球吃互聯網奶水成長的一代,都沿著同一路線以軟實力對抗坐擁硬實力的權貴,最就近的例子是內地網民反對綠壩,今政府罕有地收回已通令全國的計劃。

    如果問第四代人想要什麼,我想他們還有一小個虛幻的夢想--能夠從新的、更公平的選舉制度爭取更大的話語權,更多的政治空間。如果連這個微弱的夢想也給打破了,由絕望而來的反彈和忿怒,肯定不會有利維持第二代人心目中的和諧穩定。在這個星期公佈的政改方案,如無意外會狠狠地打破這個夢想。在他們眼中,所謂的民主派其實就是第二和第三代,他們坐享權力,根本沒有心去為普選爭取翻盤。

    第四代的抗爭,只是開始。他日如果特區政府要秋後算帳,也許應該把《四代香港人》列為頭號禁書(其他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左翼、反全球化的書籍未必要禁,因為沒太多人看得明)。



    [順帶一提,第二學期通識科會有關於《四代香港人》的課題探究,同學們可到圖書館先借來看。很細本的,我保證不消一會兒便看完]


    *************************************************

    延伸閱讀(part 1):


    (轉貼) 沈旭暉﹕What went wrong? Do you hear me?

    【明報16/11/09】特區政府連串疑似醜聞成為話題,真是管治失效的老生常談嗎﹖要回答這問題,我們應先了解醜聞政治的理論規範。這可以由一宗國際案例談起﹕

    重構法國的中非人肉鑽石醜聞

    1979年,法國媒體披露總統德斯坦早年擔任財政部長時,曾接受中非暴君博卡薩送贈兩枚鑽石,沒有申報利益﹔到了他任總統時力挺博卡薩,被視為利益輸送。當時博卡薩形象之差,冠絕全球﹕傳說他嗜吃人肉,會命廚子把政敵煎成烙餅,曾親自屠殺兒童犯,又自行稱帝,加冕護衛隊正是德斯坦派遣的法軍。 1981年法國大選,德斯坦敗予左翼挑戰者密特朗,醜聞是關鍵之一。

    但深入觀察,這和燈膽醜聞一樣充滿懸念。法國政壇並不特別清廉,剛去世的加蓬總統邦戈在法有大量資產,美英即明言他是巴黎庇祐的貪污犯。就是博卡薩,密特朗也容許他以退休軍官身分在法定居,德斯坦的政敵更與他結盟,好讓前總統繼續出醜。德斯坦以「鑽石只是政府間的碎鑽紀念品、已將之變賣捐出」開脫也四平八穩,同樣收取博卡薩鑽石的基辛格就安然無恙。然則醜聞何以炒熱﹖

    權力、聲譽、信任鐵三角

    就此我們應參考英國社會學者湯普森(John Thompson)著的《政治醜聞﹕媒體時代的權力與能見度》。作者通過英美案例提出「社會醜聞論」,以權力、(制度或個人)聲譽、群眾信任這鐵三角互動為主導醜聞的公式。媒體雖然通過醜聞傷害政府或政客聲譽,影響後者權力、提升自身話語權,但也受「信任」這元素規範﹔信任對象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制度。例如美國人多認定前副總統切尼的公司在伊拉克戰爭獲暴利,但相信利益整合潛規則,不作深究﹔尼克遜破壞憲法對行政權力的規範,民眾卻集體反彈。當台灣民眾不信任制度,行政院長與黑幫頭子共遊就不受安全閥保護﹔如南方朔言,美國人卻不會深究甘迺迪的黑幫聯繫。

    法國政客搭上非洲暴君原是受信任的,前提是對巴黎有利。德斯坦出事,因為規範被打破﹕博卡薩一度倒向當時的公敵利比亞,後雖反悔,警號已生﹔德斯坦就兒童屠殺干涉不果,大失面子﹔他最終推翻博卡薩,擁戴復位的達科不久又倒台,外交顯得有心無力。其時法國經濟低迷,群眾對花費不菲的法非關係反彈,歐洲整合呼聲湧現,醜聞反映的正是範式轉移。德斯坦下台後沒有糾纏於醜聞,不再碰非洲,改以先驅身分鼓吹歐洲融合,贏回一些尊重。

    香港制度聲譽深獲第二代信任

    將社會醜聞論應用到香港,對近期醜聞的主流解釋似乎都難以自圓其說。假如困局主因是金融海嘯,而海嘯主要衝擊中產,為何積極回應的是青年﹖假如這是政改危機,如何解釋港人對北京持續增加信任﹖假如媒體有力單獨製造議題,何以無人理會甘乃威事件﹖正如法國人在國家利益無損下默許領袖搭上暴君,香港制度依然獲第二代港人信任﹕無論立場如何,他們信任經濟制度健康、社會階梯公平、公共道德合理,對醜聞反應有限。早前某老牌青年機構負責人發表一篇由上而下的訓誨,堪為樣板。

    但通過將青年常駐的網絡信息解碼,卻能發現制度聲譽正失去第四代信任。筆者曾以Christopher Hughes的論述研究框架,解構不同群體為愛國論述賦予的內涵﹔以此論剖析第四代對醜聞的回應,多是對現制度不信任的借題發揮,是為「權力——聲譽—— 信任」三角關係的警號。這些結構包括經濟社會,更包括文化倫理,放在第二代(精英)是好的,對今日的他們也是好的,對第四代卻不好。這就是跨世代制度失衡。呂大樂的四代香港人論在知識界影響甚廣,上一代卻難得共鳴。他說「作者已死」,筆者唯有嘗試深化世代論的6個結構困局如下﹕

    世代論衍生的六大結構困局

    1. 1970年代末開始,香港教育成了世上最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一,經濟卻還是最資本主義的經濟,不同於上一代的教育是稀有品、社會是高淘汰制的一條龍。受教育人口大幅增加,金字塔階梯被打破,社會沒有相應流動,這不是「升呢」,而是明升暗降。大學畢業生只能找從前中學生的工作,卻有了國際大學生的期望﹔以往中學畢業不一定置業,如今很難說服大學生不以此為目標。政府不解決期望落差,卻拆眦過來人的階梯,再以副學士、私立大學等延緩泡沫爆破,結果第四代集體代入左翼理論,失去對教育制度的信任。

    2. 新自由主義革命出現於1980年代,自此終生合約變成短期合約,固定職位變成臨時工,這是全球趨勢。問題是97前的移民潮令社會出現斷層,兩種制度並存的時間大幅延長。因移民潮上位的,屬於合約革命前最後一代。假如沒有移民潮,最後受益人已退休,不同世代可共同打拼。但現在上層正當盛年,缺乏保障的命運由第四代開始。他們不理解為什麼早出道5年的有保障,自己卻不能規劃,失去人生的可測性,以及對社會制度的信任。

    3. 先代人早年生活比當下青年艱辛,但當時存在無窮可能性,可創富、可革命,從商從政門檻甚低,制定規則可望可即。現在一切行頭規範極多,充滿上代人設定的規則與保護機制,失去第四代創業者的信任。尚有破立精神的人懂得機會在規範未完備的北方。

    4. 從前香港社會尊重高知識、高道德,這其實和社會階梯相輔相成。但從前來港的是精英,近年精英紛紛離港,新移民(10年將達50萬)大多是低技術階層。倫敦、紐約持續有優質人口流入,香港人口質素整體則成負增長,無論在家庭、學校,新一代都缺乏外圍環境的發憤目標。但第二代無意改變道德觀,反而滋生了明光社。當周秀娜一類受制於英語的新移民以另類方式打拼而受道德規範,舊價值被看成為上一代服務。

    5. 香港已湧現大量高質素退休人士,他們足以工作至80歲,卻被迫於60歲退休。主導社會價值觀、解決青年問題,成為他們發揮餘力的中介。以禁毒為例,政府能打動的不是只聽過《一事無成》的青年,而是「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歌詞中成長的家長。假如社會暗中以青年問題解決老人問題,第二代關愛倫理會失去第四代信任。

    6. 青年問題不應單歸咎政府,在西方,這屬民間第三部門責任。激進青年哪裏都存在,青年組織不應是和諧工具,而應疏導宣泄,否則政府何不乾脆兼營﹖但香港主流青年組織過分倚賴政府,領袖視組織為鞏固地位的基石。西方青年組織不怕離經叛道的引領思考,「為什麼克林頓、布殊、奧巴馬吸食大麻不上癮兼當總統﹖」但香港青年組織會組織青年喊口號,帶領憶苦思甜,導致整個第三部門失去第四代信任。

    這六大困局,遠比上代思維設定的六大產業深入青年民心。政府不可能解決結構問題,但有力拆牆鬆綁,讓第四代在規範以外建構新一套。假如論述和制度被上一代繼續壟斷,第四代除了被迫借用民主vs.建制的套話借題發揮,還可怎樣﹖德斯坦從醜聞轉型,港英從六七暴動建構香港節,值得特首參考。深究醜聞則不必,一來清者自清,二來濁者自濁,三來清濁無常,其實亦irrelevant。

    世代失衡如一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

    延伸閱讀(part 2):

    Johncoal: 下世代的時代精神

    Tommyjonk: 四代同堂系列1:夢醒了

  • 三師會 - 中產階級淺析

    (1/4)
    什麼是「中產階級」?

    (2/4)
    對中產生活的追求、中產階級的不同形態 (例子: 優皮族)

    (3/4)
    中產階級的不同形態 (例子: 布波族及樂活族)

    (4/4)
    分析中產階級的困頓、M型社會現象、階級流動性

    節目重溫:

    (1)


    三師會主頁@mysinablog

    (2)

    (3)
    RSS feed
    RSS Feed

    (4)

    click to 三師會@Facebook

  • 含淚版功能組別優化方案 beta

     

    小弟的含淚版政改方案的「新五組」,反應熱烈,已為下星期出爐的官方政改方案開了一個良好的勢頭,以下是一些值得討論的意見:

    Bigbrother1984:

    建議以設置一formula,計算每月網絡中BT AV下載量以及online game時間/流量,以及港女親筆簽署發好人卡收藏量,來決定該選民是否真正合資格擁有毒男界/好人界等功能組別投票權。

    至於港女界選民資格界定相對容易:只要她擁有一個購入價超過她最高月薪的手袋,就符合這個資格了。

    腐女界...家中日韓劇動漫DVD連盒重量超過她個人體重,就符合該功能組別投票資格。

    敗犬界...只要是未婚女性,全日制大學學歷,30歲以上,月薪超過香港人均收入(兩萬幾?) 就符合資格。

    回應:毒男界的識別方法比較有爭議性,「計算每月網絡中BT AV下載量以及online game時間/流量」以外,亦應加入家中ACG產品市值、萌系產品的數量等,確保界別有廣泛代表性。

    而好人界別方面,為提高門檻,建議「已收好人卡數量」除以「年齡」,數值高於0.2才有資格登記。

    港女界別方面,手袋系數可考慮,但我認為應加入其他準則,令選民更有「代表性」。(資料提供:香港入息中位素只得萬多元)

    其餘兩個界別,大致上同意。

     

    方大:

    呢個建議完全唔掂啦。有乜理由女人有港女、腐女、敗犬三界,男人只有毒男、好人二界﹖(而且好人仲係女人都可以參選),擺明係增加社會怨氣啦。

    計我話要公道,應該分港女(含師奶)、腐女、麻甩、毒男、好人五界,咁就男女都有三界可以揀勒﹗

    回應:好人界別如無意外,應該係男性主導噃,結果都係男性有三席。師奶界和港女界好大分別,點可以放在同一個界別?

     

    euyak:

    我覺得加港女界其實唔係為咗「把反動勢力的潛在支持者納入選民範圍」,而係喺議事堂入面制衡。

    回應:Bingo! 陰謀被你識破了。引入港女界,其實是用來制衡社民連三個男人,以及毒男界及好人界的代表。

    Adrian:

    港女界,我建議張慧慈。

    blogger 界,喂你會唔會有利益衝突?

    回應:這位市民一早已經有理想人選了,無疑張小姐是一個熱門人選,不過近年還有幾位街知巷聞的競爭對手。

    至於利益衝突,自從法西斯墨索里尼使用功能組別,後來香港繼承此制度至今,根本就是擺到明利益輸送喇。每一個有利益的界別和政黨(尤其是民建聯和自由黨),都赤裸裸地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喇,總之一日有功能紅別,就是擺明利益輸送喇。

    希望大家繼續俾意見,我整合之後會集結成最後版本的含淚版政改方案。另外,關於選舉委員會,以及2017/2018的選舉辦法的意見,還在構思中。不過原則仍然是以拖延普選、讓特首推卸責任、維護大財團利益、政治分贓、打擊反動勢力為大前提。

    反動情報警告:

    本人發現幾個反動blogger開始煽惑群眾反對政府的方案:

    林忌:不如中央出八百億買起「政退方案」(這個比較進步,至少建議中央出錢買斷港人普選權利)

    Tommyjonk:含笑成立政改抗爭小組

    Johncoal:我的尊嚴去了哪裏?

    肥醫生:共識

  • 政改方案含淚建議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

    功能組別改革建議

    敬愛的特首閣下,又係我。上次草民冒昧進言,希望得到閣下垂注,明天開放禮賓府能把反動勢力一舉消滅。

    今次草民又再斗膽上書,希望為即將出爐的政改方案提出建議。對對對,我知道閣下已經寫好,並且已交給北京審批,草民不是要閣下立即修改原方案,而是萬一閣下方案引起反動勢力大規模反對的時候,可以有一個有用的替代方案。

    閣下的政改方案內容,經過親政府媒體和愛國政黨吹風,其實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閣下的方案,概能照顧合作的愛國政黨的利益(確保水源充足、精於蛇宴的愛國政黨的街坊保長能選出自己人入立法會),又能確保財閥特權不受影響(繼續分組點票、繼續用公司票;以及選委會繼續小圈子)。另外,方案的民主成分,距離普選又遠離一步,這種方案不為反動勢力接受而不通過的話,循序漸進方式達至普選的目標又可推遲一大步,實在是兩全其美的偉大構思。

    不過,反動勢力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會打出不同的旗幟來號召市民反對,他們一心想打破大財團壟斷,以及北京遙控的政治困局,讓不同階層的市民能有更大的政治話語權,這無疑是對於閣下、中央、本土共產黨、財閥、大企業的管治的威脅。就算不是真正的威脅,也會令閣下分配政治經濟利益的時候不能大條道理(甚至很多時候要收回決定),實為大不敬也。

    臨表涕泣完了,草民有以下功能組別優化建議,相信能有效瓦解反動勢力的民眾基礎,同時令公眾相信民主已經不遠,甚至有可能令閣下民望脫離熊市:

    由於神聖的中央說不能改直選和功能組別的比例,所以新的政改方案又會有新的功能組別。所謂的區議會功能組別優化方案,表面上好像有很大的選民基礎,百幾二百萬選民選的區議員選出立法會議員,美化的說法可以叫做「間接直選」。

    如果這樣的間選算是民主的話,那麼直選可以取消了,全體直選議席由區議員選豈不是更簡單?

    反動勢力當然會說這不是民主。因為立法會的職能和區議會不同,選民投票選區議員的時候,關心的是屋企的水喉有沒有漏水、樓下的交通燈停幾多秒。他們要的是一個長駐當區,隨時候命的保長,其選舉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背後的政黨是否有財力長期聘用大班職員出動解決地區問題。而其選舉過程中,99.99%時間是不會討論層次更高的全港性政治經濟事務,而選民也不會預期區議員有這方面的視野和能力。如果由區議員間選立法會議員的話,選民根本不能就全港性事務的政綱來決定立法會議員的人選,結果就是有錢攪蛇宴、有錢請幹事跟進個案、有錢派月餅的政黨玩晒,入局替市民議決全港性事務。

    這樣的方案對於不習慣思考的部份市民可能收魚目混珠之效,但對於很多年輕人,尤其那些在互聯網上吃反動勢力奶水長大的一群,他們很容易便發現當中的蠱惑。

    為了能夠買通或者迷惑這班年輕一輩,草民建議:

    1. 「新五組」

    不增加區議會間選功能組別,改為「新五組」。新五組分別為:

    • 港女界
    • 毒男界
    • 好人界
    • 腐女界
    • 敗犬界

    草民建議上述界別,目的是把反動勢力的潛在支持者納入選民範圍,給予政治特權,然後讓上述界別的互相指責帶進議事堂,分散注意力之餘,更可分散得到較多年輕人支持的的反動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的支持。

    上述界別的選民某程度上重疊,選民只能登記其中一個組別,例如如果是毒男,又收了好人卡,也只能登記作其中一組的選民。

    如果有人反對的話,可以以下論點反駁:

    • 界別潛在選民重疊:香港重疊而且無厘頭的功能組別多不勝數,很多人因為多個功能界別可以投公司票,於是一個人可以投幾票,相對而言,新五組的選民以個人名義登記,不容許一人幾票,已經公平得多。

    • 界別沒有代表性:從來沒有人知道不同的界別是以什麼原則劃分的,究竟是以對香港的GDP貢獻,還是以就業人數,還是以界別人數,還是政治能量計算?如果以GDP百分比或者就業人數計,為什麼會有漁農界?為什麼工業界還有兩席?新五組任何一組的人數至少比大部份的功能組別多。


    2. 改革現有功能組別

    另外,草民建議改革現有功能組別選民資格,以擴大個別缺乏代表性的組別的選民基礎。


    加入Happy Farm農戶,以增加漁農界代表性

    • 漁農界:加入Happy Farm的用戶。廣義來說,他們也是農民。

    • 文化、演藝、體育及出版界別:現時這個界別的選民只有那些什麼體育會、出版社、資助藝術機構。如果能夠把從事演藝界的歌手、演員、0靚模等納入選民範圍,有他們的支持,相信可以消弭不少反動性緒。試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天Angelababy或者周秀娜能夠加入立法會,還會有人有興趣看社民連嗎?
    • 資訊科技界:廣義而言,Bloggers、Twitter users、高登用戶也算是資訊科技界,如果擔心門檻過低變成變相普選,可設定bloggers的每日平均人流、Twitter的follower人數,還者在高登被選為每月之星的次數等門檻,識別出較有代表性的選民。

    若果區議會功能組別方案受到強烈反對,請閣下認真考慮此後備方案,此方案的好處有四:

    • 大幅擴大選民基礎:初步估計新五組的合資格選民人數至少有一百五十萬,這能夠有力地駁回反動勢力指政改不民主的指責,也能符合神聖的中央的規定。

    • 不涉利益輸送:此方案勝在真心,不會被指責為明益某些有誠信的愛國政黨。
    • 照顧第四代香港人:愈來愈多年輕人受反動勢力的「第四代香港人上位無望」的論述煽動,此方案來個反客為主,可以反駁政府不理第四代港人死活的指控。
    • 釜底抽薪動搖反動勢力根基:新五組以至改革後的功能組別包括大量反動勢力的基本盤,如此一來,大量反動勢力的支持者將倒向政府。

    草民希望上述方案能夠為閣下所考慮,這個掛羊頭賣羊肉方案,真心回應時代變遷以及香港人口結構的轉變,同時與六大產業中的創意產業呼應,為香港經濟轉式及年輕一代的政治文化營造範式轉移的契機。閣下若果在這一舖玩得勁,充分彰顯閣下領導的政府偉大正確光明的一面,他日必名留青史。全港第四代,一定會買定花生,看反動勢力如何滅亡。

    敬祝群策創新天

    草民庫斯克上

    含淚系列:
    (1) 含淚上書特首打擊反動勢力

  • 誰令我能情深一片

    這些日子,多得你們陪伴,讓我能夠忘卻多少的煩惱。我們每天相處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勝在簡單直接,沒有計算。每天相處十多分鐘,已經很滿足。

    直到現在,我仍沒有打算離開你們。

    昨天看到你們的消息,令我忐忑至今。

    我好想見到你們....


    Left 4 Dead 2 官方網站


    Call of Duty: Modern Warfare 2 官方網站

  • 政治不正確的真相 - The Ugly Truth


    UglyTruth

    The Ugly Truth (港譯「單身大急救」),故事很簡單,講一個受歡迎的節目"The Ugly Truth",主持人(男主角)天天在講政治不正確的男女經--女人活在自己幻想中的世界,以為理想男人是怎樣怎樣的,但這些幻想令她們脫離不了單身行列。所謂的ugly truth,就是男人的本性難移--腦裡大部份都是性。

    話說節目的女監製和男主角是冤家,她是一個control freak--喜歡話事和批評,所以長期單身。她遇上了型男鄰居,於是求助於男主角,男主角就教她如何把自己從外表到行為變得更吸引男性。當然,結局唔駛問阿貴,就是大團圓結局。

    這是一套很簡單直接的愛情喜劇,不用太認真,也不用太用腦看。不過它還是有些值得討論的地方。

    這套戲拿坊間大量教男女相處之道的書開玩笑--那些教男人要caring、要聆聽、要體貼的書。男主角指很多女性只是幻想她們會遇到自己心目中的checklist男性,但事實上這些checklist男人在現實世界幾乎不存在。另一樣被這套戲拿來開玩笑的,是很多女性主義者的想法,例如女性不應以外表吸引男性、不應遷就男性之類。相信如果用女性主義的眼光看這套戲,應該會打爆DVD機。

    雖然男主角常常說男性是膚淺 (滿腦子是性)、不喜歡聆聽、不細心等等,但其實劇情還是有其感性和人性一面的,否則那就是A片了。真實世界的男主角其實也有感情需要、也會傷心的,也有其父性(他擔當了他離婚的姐姐的兒子的父親角色),而他的「理論」,也只是搵食工具,所以說得盡一點而已。

    另外,片中的男主角,也有教導夫妻之道的,裡面其實講的是太多人忘記了夫婦之間性趣之道,就是放開懷抱享受親蜜。

    男觀眾應該會看得很高興,因為男主角說出了不少男性心裡所想的。雖是幾乎完全出於男性觀點,但最終女性觀眾也會見到男主角感性一面。到了最後,還是回歸基本步,男女之間,總有一些受歡迎和不受歡迎的特質和性格,太過要求對方怎樣怎樣,又回陷入我們熟悉的港男港女問題。人的需要有生物邏輯層,也有文化層,不吃人間煙火的或者堅持女性主義論述的,應該只有人類人口的幾個巴仙。互相體諒,互相取悅,才是王道。

    講就易,做就難?放鬆D啦,香港人。

  • 明報訪問 - 三師會

    這是10/11/09《明報》教得樂的訪問 (原文連結 - p.4至p.6)

    click相看原圖:

    (這一句「與電子教材無關」的意思比較容易引起誤會,其實我們三人都是大量使用internet和電腦教學的。在內文提到,我們真正的意思是如果教師是有料到的話,傳統方法也可以教得比用電腦好,而我們自己呢,則是有了電子設備、電腦和internet,教學事半功倍。畢竟我們都是與電腦一起成長、讀書、做postgrad論文的一代。)

  • 生活軼事 (09年11月初)


    一路想寫關於四代香港人既野,不過每次寫咗幾百字就會陷入一片混沌,於是將寫咗既字當private post算。呢輪就咁儲咗兩三千字冇出街。

    我未理順自己諗法之前,我都係唔寫住。

    之前有朋友搵影婚紗相既服務,收到好多介紹。呢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既精神,實在難能可貴,所以朋友叫我多謝各位幫忙既朋友。朋友有玩影相,所以對婚紗相公司或者studio既sample睇得好仔細,佢話各界朋友介紹果幾間已經算係唔錯,有D上網搵到既studio或者photographer,放上網站既相都唔見得人,唔知佢地點搵到生意。後來,佢去金都D舖頭度睇,睇到有D舖頭擺出嚟俾客人睇既相都好有問題,所以都好奇怪佢地有生意。朋友要為太擔心影得唔好,所以問完人之後,再仔細咁研究D samples,希望搵果間第日D相生生性性。

    之前響反動基地《星期日明報》睇到一篇講結婚既文章,裡面提到睇人個婚禮同婚宴,大概會睇到果對新人同佢地既家庭既性格同社經文化特質,諸如此類。好多時我地會對人家既婚禮有D「如果係我我一定唔會咁做」或者「我唔可以犯同樣既錯誤」之類,聽講女人響呢方面比較唔忍得口。不過有時諗:車,個婚又唔係我結,佢地開心咪得,嚟得你果餐,都係鄧佢地開心啫。只不過如果到自己攪既時候,之前所有「我唔可以犯同樣既錯誤」既回憶就會即刻recall,所以可以愈見得多,愈大壓力。

    最近iCable上網疾得好離譜,又慢又疾,上網搵資料,加埋熱線果個人講,先知原來熄咗一段時間再開過就有可能回復正常。試過,都算可以接受。有時候覺得寬頻呢味野,又要簽約又冇保證,就算裝機既時候試係正常,唔代表將來都正常,有D就本來都好多人話唔好,你都係要試,有事都冇辦法。就好似我同iCable仲有大半年合約一樣。

    而家有時會睇夜晚既電視劇,間中會睇果套港版大長今,同埋果套熟女爭仔記,呢類戲果然係無線既強項--反映女人兩大心魔既角色,一個楊怡做,一個郭可盈做,睇得女士們咬牙切齒。

    星期日響灣仔巴路士街既一間茶餐廳食午飯,間野好奇怪 .... 一個人都冇。食完之後,果度發生一件事,我相信反映到一d野:佢個老闆間竟然響間茶餐廳打乞嗤唔掩口,相信呢個係冇人幫襯既原因。

  • 含淚上書特首打擊反動勢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


    維護和諧社會,打擊新興反動勢力


    我是一個普通市民。對於近日年輕一代對閣下作為特首的承擔、氣度和能力的攻擊,本人深感不滿,故開blog寫作,偽裝為自由主義者,潛入對閣下不滿的圈子收集情報,當中包括反建制社團、圈子、網上社群等。現在感到危機近在眉睫,故不惜犯險,獻上情報,望閣下能成功河蟹反對你的邪惡勢力。

    首先,我深信現在香港的問題已經病入膏肓。一班毒男網民,竟然膽敢在Facebook開組煽動年輕人跑到你家門外示威;另外,有一班乳臭未乾的中學生,竟然跑到中環遊行抗議閣下精心策劃的校園驗毒計劃,這個社會究竟發生什麼事了?怎麼愈來愈多年輕人無視閣下的官威,跑出來公然挑戰你?另外,閣下苦心經營的大小政策,大至西九,中至生果金,小至加電費送的慳電膽,全都招致強烈反彈,迫使閣下每次都收回成命,結果好像電影中的賭局一樣,對手未show hand,你便投降,為什麼?

    我相信問題真正原因不是以閣下為首的特區政府沒有得到人民授權,令下情不能上達、政策偏袒大財團、認受性低令政令舉步為艱,也不在於閣下本身是否欠缺政治家的風範,真正的原因是特區政府未能有效將反抗聲音消滅於萌芽之時。同樣是沒有人民授權,北韓政府便運作得暢順得多了,為什麼?他們要普選嗎?要利益申報嗎?政策要諮詢特權階級以外的人嗎?不用!!

    我留意到近日不少進步力量,例如某兩個宗教團體的負責人,以及一些建制青年團體,已經挺身而出為閣下站台,把抗議的組織和人士標籤成激進分子,但單是團結進步力量是不足夠的,政府真正要做的,是抓出人民的敵人,以強硬的力量打擊之。

    要有效河蟹香港的反動勢力,小民有以下建議:

    1. 利用網絡科技,令容易聚眾生事的網上平台,例如Facebook、獨立媒體、Youtube、高登討論區和一眾網上電台經常斷線。有關技術可交由iCable負責,在斷線和敷衍客戶投訴方面,他們是專家中的專家。

    2. 利用借刀技巧,在網上指控一眾反動bloggers、討論區(主要是高登)用戶、Facebook群組的負責人等 (註1) 曾經推懷孕女友落樓梯,把他們從道德高地狠狠地拉下來。有關工作可交由「阿軒事件」背後的神秘人負責。

    3. 仿傚港英時代香港節的做法,動用一切的人力物力,在敏感的日子或者有年輕人號召抗議的日子大攪活動,其內容必須針對失落的第四代香港人,包括抽獎免費入讀HKU或加入政府做政治助理。另外,安排毒男最喜歡的節目(例如0靚模或日本女藝人表演和簽名會)、舉辦地區Winning聯賽、每星期舉行大型動漫展和電腦節等,以分散年輕人的注意力。

    4. 最後一著,亦是最陰毒的一著,就是假借開放禮賓府供市民參觀的名義,引君入甕,吸引所有想到禮賓府示威的反動份子 (註2),等他們聚集在禮賓府內,便關門屠殺之,如不想見血,可以安排警察對他們使用肢體暴力,然後冤枉他們襲警,將之收監。(如當日示威人數少,可考慮秘密拘捕,然後由港督專用地道送到添馬艦基地,再押往大陞,就好像閣下把持有綠卡的前民運人士周勇軍送到內地一樣。)

    以上四招,皆有其客觀可行性及有先例可循。小民不望得到賞識當什麼顧問,只是有感於幾年來政治化妝失敗,閣下受到愈來愈多反動勢力圍攻,痛心疾首,故效法古人曹劌,為主事者出謀獻策。

    希望閣下明白,這兩年來政府施政的混亂,問題完全不在於閣下的氣度和態度,也不在於政府欠缺認受性,而在於一小撮反動勢力的煽動。只要把反動份子消滅,香港便可回復和諧。

    敬祝

    長治苟安

    草民庫斯克上

     

    註 (1):

    如果特區政府打算開黑名單,以下幾個地方/平台實在有需要多加注意:

    • 《明報》的《星期日生活》(即是星期日的副刊)- 這集合了全港最多的自由主義學人、文化人和讀者的主流報紙, 幸好只在星期日出版。

    • 香港人網電台 - 2004年神秘力量令一眾反動頭領如黃毓民等人封咪,現在他和蕭若元、長毛梁國雄、黎則奮、譚志強等星級反動意見領袖天天大放厥詞,批判政府施政,鼓吹普選。

    • 高登討論區 - 這裡的人的扮豬食老虎和起底的智慧與其反動程度成正比。

    • 所有超過500成員的反動Facebook群組 - 比較成功(雖然不算反動)的例子是反好戲量、反0靚模和反宗教右翼群組。

    • View數超過5000的反動Youtube短片 - 最近的例子是「許文彪講得好 」和「疑似倒曾禁過馬路 」。

    • 香港獨立媒體 - 社運界和自由主義者的基地。

    • 反動Blogs - 基本上較有知名度的bloggers都是自由主義者,包括一肥一瘦的醫生、以鋸樹用電器自稱的學人、某經常強調自己是英國公民的blogger和他的林姓朋友、某智庫總幹事、某兩個自稱刁民的blogger、一班真心以為通識課程說的人權法治是真的教師、某自稱獨身協會永遠名譽會長的教師,還有一大堆反動大學生等等(不能盡錄, 名單仍在加長中。我會盡力搜集他們的黑材料 )。

    (備注:上述反動平台很大程度上是互動的,所以要打擊的話必須一氣過)

     

    註(2):

    這個星期日(09年11月15日)就是禮賓府開放日,根據線報,已開始有反動份子相約在當日一起遊花園。閣下何不好好把握是次機會,把反動勢力一網打盡?


    11月1日那班年輕人被包圍了半天。11月15日禮賓府開放,現在他們不用擔心去不到禮賓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