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May 2010

  • 全球禱告日 - 選擇不被代表

     

     

    提摩太前書2章1至7節說:

    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3 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4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5 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6 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7 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

     

    今天(星期日)是「全球禱告日」,這是一個起源於南非的禱告運動。幾年前,香港有信徒成立組織響應這個運動,並組織信徒在大球場進行大型祈禱會。大球場的祈禱會最具爭議的地方,是當中的親建制色彩,以及對一眾高官信徒的吹捧。批評者指責其對於在香港民主進程拖延、官商利益輸送、中國被壓迫的人民和維權人士有意忽略。

     

    親建制色彩較強的教會及其活動的經文基礎主要來自上面的提摩太前書2章1至2節,

    「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提摩太前書的時代,是羅馬有名的暴君尼祿的時代,尼祿最出名的「事蹟」是火燒羅馬,以及追殺基督徒。

    當時教會領袖叫信徒為在上的暴君代禱,不是要他們認同其所作所為,而是想他們忍辱負重,繼續發展其地下組織,使他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當然,這中間也有祈求上帝改變當權者的心思意念的良好願望,那只是希望他們會有良心發現的一日。重點還是他們是在忍辱負重。

    這一節常常被專制政權下的親建制教牧用來合理化其立場,在啟蒙時代以前的千多年來,這也是暴政證明本身存在的合理性的理論基礎之一。可是,大家不要忘記,整章的重點是第一句,這是說明是「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然後才是為在上者禱告。萬人者,人民也。

     

    提摩太前書這一章講的是信徒對政權有改善施政的良好願望,或至少是忍耐,但那不代表認同其所作所為,更沒有叫牧者為一切的政權歌功頌德。為高官祈禱不是問題,那是與人為善,但是如果你連高官帶進禱告的場合當主角,在信眾當中高舉他們,而對他們直接或間接帶來的社會問題和不公義視而不見的話,那恐怕不是提摩太書的意思。

    在大球場的大型祈禱會,不少政府高官都會成為被高舉吹捧的對象。他們由代禱的目標,變成了祈禱會的主角,好些曾經參加過的朋友回來說,大會對於高官和政府的讚揚,其肉麻和理所當然,令他們決定不再參與。

     

    我不會參與這樣的祈禱會,因為我不想被代表。

    這個由南非開始的運動是很有意思的,而在大球場的祈禱會,是本地其中一個,而不是唯一一個響應全球禱告日的活動。信徒在什麼地方禱告,如何禱告,是個人選擇,當中最重要的是過得到自己。

    作為信徒,我會在自己的教會禱告,我會在家中與父母和太太禱告。這樣的禱告,是給天父聽的,而不是給權貴聽的,更不是用來麻醉人心的。

     

    如果你是信徒,你有自由選擇參與什麼信仰活動,最重要的是你參與的時候不會令你覺得不安樂。我沒有教唆你參與或不參與的意圖。

     

    延伸閱讀:

    回歸基督精神同盟

    全城更新運動 (大球場祈禱會發起團體)

     

    團體促教會支援弱勢明「全球禱告日」 預告踩場念「敏感」禱文 (明報)

    「全球禱告日」聲明.期望聚會和平歡樂地進行 (華人基督教新聞社)

    .

  • 教師應不應該保持中立?

     

    通識一學年,人間幾十年

    如無意外,新高中的學生大概已上完了通識課裡面的「生活素質」和「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的課題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些課程可能一點也不容易消化,裡面的很多概念,其實是舊學制的中學生從未見識過的。不過,我十分肯定,這會是不論對學生個人和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好事。

    如果你是高中一學生,到這一刻你覺得學通識學得還可以,恭喜你;如果你覺得很吃力,那麼我想告訴你,其實通識科本來是輕省的,某程度上你只是多考一科寫作,不過這科寫作需要你對社會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以及你有合理的識見而已。

    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

    教了多年綜合人文科,今學年開始加入通識科的團隊。這一年的挑戰可不少。讀master的時候,花了點心思研究教師在教授具「爭議性」的議題的時候的立場問題。其實在處理具爭議性的議題的時候(例如墮胎、種族、公義、公民抗命、性取向等),教師如果一味講自己的看法,學生只能夠照單傳收,相信沒有人會認同。教授具爭議性議題的時候,綜合教育學文獻,以及我的見解,有以下的建議(這只是個blog,不寫reference了):

    • 教師只擔任facilitator的角色,設定場景和指引,讓學生自己探究、討論或辯論。其中教師完全抽離,採取中立角色。
    • 教師擔任facilitator的角色之餘,最後提供意見回饋(feedback),回饋當中可以有其立場,但會客觀地闡述當中的理據。
    • 教師落場其中一份子,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

    不論如何,一般文獻都會鼓勵教師注意以下幾點:

    • 盡量提供不同立場的主要觀點及資訊(或要求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考慮不同的觀點)
    • 避免因個人立場而抑制其他學生提出的觀點
    • 盡量鼓勵學生運用高階思維審視不同的觀點(而不是流於意氣或主觀)
    • 如須提出個人立場,需提出背後理據(即是可以經得起上一點的審視的)
    • 不應有意忽略最基本的普世價值,例如對基本人權的尊重等
    • 避免政治意識形態宣傳,以及政治動員

    以六四事件為例,教學的過程,不論是學生主導的探究式學習的還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討論,教師應該提供足夠的基本資料,包括歷史、社會、政治、經濟背景等,以及不同的持分者的觀點等。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不能避免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過程中的責任問題、政治現實問題等。可是,到了最後,當我們討論到最基本的人道問題的時候,應避免迥避死傷責任的問題,因為不論資料指向什麼人也好,最終的死傷責任本身是帶有社會公認的人道價值取向的,不能假客觀之名而對反人類的行為視若無睹。(簡單來說,就是你可能會討論強姦問題及社會含義,但不會討論完之後對於認為強姦是正確的論點不置可否。)

    **********************

     

    教師本身的價值觀和行動

    其實上述問題,只要教師有一定的經驗和學養,其實是不難處理的。近幾年我面對的是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師在校內和校外世界的形象落差。

    我在校內不會講自己的政治信念,更不會提自己在外邊參與的行動。不過,有時候不覺意在電視或報紙出現,學生反應大得很。曾經有段時間,校內的學生叫我做「80後」... 除了兩次跟教師有關的請願外,我從來都不是攪手,被拍到實在是意外。

    不過,早陣子有朋友問我,在blog和facebook上的我,對學生會不會有影響?影響是肯定有一點點的,因為facebook和blog已經有一批固定的學生來訪,庫斯克在這裡的言行,也就是邱Sir的言行,兩者是沒有分別的。我所做的和想的他們不一定會學,但我還是要經常提醒他們,當我是一個普通市民好了,而且我的言論不一定全對,也不一定人人同意,但那就是我。這個社會還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大家應該做的,是以批判思維看不同的意見。正因如此,每當有學生在網上或現實世界質疑我的言論的時候,我是高興的。

    另外,我在校外做的一切,我會負全責。當我意識到的一些做法曝了光,可能會對學生有影響的時候,我一定會盡辦法跟他們說明我的理據、當中的責任和風險。我最不想見到的,是有學生做了同樣的事,但遇上麻煩。(我指的不是在網上或雜誌寫稿批判政府或建制人士,又或者幫手寫選舉報之類)所以,因為我不可能跟每一個學生詳細說明我的想法,所以我是很避忌讓他們看到我在外邊的做法的。要知道的,看我的Facebook就可以了。

     

    那麼,我的結論是什麼?

    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需要中立客觀,但在課堂以外,教師本身對於普世價值的個人取向,是不應該扮中立的,否則便很容易變成對不公義的默許,重點是我們是否義正詞嚴,是否有道理地說出問題的所在,而我們對不公義的沉默,對學生來說是最壞的身教。

    因為如此,我十分支持吳美蘭老師。在這個環境和場合公開對官員表達不滿,畢竟需要不小的勇氣。再一次為吳老師two thumbs up!

     

  • 轉貼: 撒謊-男人勝過女人

     

    午膳時想找曾蔭權邀請余若薇進行電視辯論的新聞,看到這一篇:

    ***************************************

    “撒謊-男人勝過女人”(轉貼自19-5-2010BBC中文網)

    堅稱自己沒有喝多是男人最愛說的謊言之一。

    男人不但比女人更愛撒謊,而且更“坦然”不臉紅。

    對3000名受訪者所做的一項調查發現,英國的男人一天平均撒謊三次,也就是一年要撒1092次謊。

    而女人平均年撒謊728次,一天大約撒兩次謊。

    英國科學博物館委托進行的這項調查顯示,母親是最主要的撒謊對象。

    25%的男性和20%的女性受訪者說,他們對母親說過謊話。

    相比而言,只有10%的人說他們會對伴侶撒謊。

    男人最愛說的謊言

    1. 我沒喝那麼多(酒)。
    2. 我沒事兒,挺好的。
    3. 我沒收到信息。
    4. 其實沒有那麼貴。
    5. 我這就來。
    6. 我給堵在路上了。
    7. 你的臀部一點都不顯。
    8. 抱歉,我沒接到你的電話。
    9. 你顯得苗條了。
    10. 這是我一直想要的。

    女人最愛說的謊言

    1. 我沒事兒,挺好的。
    2. 我不知道在哪兒,我根本沒碰它。
    3. 其實沒那麼貴。
    4. 我沒喝那麼多(酒)。
    5. 我頭痛。
    6. 是打折買的。
    7. 我這就來。
    8. 啊,這東西我早就有了。
    9. 我沒有把它扔掉。
    10. 這是我一直想要的。

    善意的謊言

    調查顯示,女性對撒謊更覺得心里不安,82%的受訪者說撒謊讓她們覺得良心上過不去。相比之下,有此感覺的男性只有70%。

    有沒有善意的謊言?84%的受訪者認為是有的。四分之三的人認為,如果是為了不傷害某人的感情,撒謊是可以的。

    至于說到謊言的質量,55%的英國人認為女性更勝一籌,謊言更可信。

  • 為吳美蘭老師鼓掌

    來源: 老師質問唐英年的一課 (林忌)

     

    教務繁忙,暫時只貼圖和短片。

    和Tommy兄談到這件事,T大說,如果曾、唐、林任何一人到他那裡推銷政制方案,T大一定會被調去「守水塘」。我那邊呢,恐怕我連出聲的機會也沒有,因為好些同事很可能會比我抗議得更響亮。

    再一次為吳老師鼓掌。

     

  • 政改不是恩情, 政府不是母親

     


    圖: 網上「公投」首3小時的「不喜歡」只有263人,經過一晚已有1021票。大家不妨去表達一下意見

     

    看了政府的2012政制方案宣傳片《信任 讓夢想成真》。這種包藏歪理的糖衣毒藥,如果不直斥其非,枉為blogger、枉為人師。

     

    1. 荒謬的倫理比喻

    宣傳片裡面的中學生女兒很想母親替她造一條裙,她畫了圖樣給母親,雖然母親很忙,但最後仍捱更抵夜完成了裙子。

    不知道構思這條片的是什麼人,竟敢把政府比喻為母親,市民比喻作未成年女兒。這完全是大家長政府的意識形態--市民像一個隨時會被人誘騙的未成年少女,需要家長的管教。你可能會反駁說,宣傳片的重點是信任,片中也不見家長管教女兒,不要上綱上線了。

    好,就當我是上綱上線,那麼母親和女兒之間的信任不是很美好的事情嗎?為什麼會有問題?

    問題就在於這個母親女兒的比喻根本就違反了現代民主社會的精神--政府是服務人民的,而且政府是性本惡的,所以才有選舉和三權分立制度,令人民可以制衡政府。倒轉來說,如果要父母服務子女,而子女需要制衡父母(投票換人或以法限權?),這是何等的不孝!

    另外,片中的女兒似乎是未成年的中學生,她想要一條參加畢業舞會的裙,便要求母親替她張羅,而母親替她攪定了,那是恩情,不是老馮應分的。倒轉來說,宣傳片彷彿要提醒我們,政府給你什麼方案都是恩情,你多謝他們也來不及,還吵什麼?想到這裡,我想建議政府設立官府節,等同於父母親節,好讓一眾受政府恩典的子民可以報答政府大恩大德。

    因為太感動,差點忘了講真正的制度--我們是盡了公民義務交稅的!不是坐著等母親供書教學的小妹妹!政府服務納稅給它的整個社會,不是恩情,而是根據社會契約的義務。政府服務市民不是我講的,那可是政府自己的文具上印著的口號!

     

    2. 盲目信任會讓夢想實現?

    曾蔭權上任前說過什麼,香港人一定記得。他口口聲聲說一定在任內解決政改問題,會「玩鋪勁」的。結果呢?

    2005年,他提出的政制方案,完全脫離主流民意,得不到代表六成民意的泛民主派支持,曾堅持不修改的方案被否決。

    2010年,他再提出政改方案。嘿,竟然跟05方案幾乎一模一樣。

    如果用宣傳片的比喻,就好像女兒提出畢業舞會的裙子設計,母親第一次造出一件潛水衣來。後來,女兒再提供設計圖,今次呢,母親竟然還是給女兒一件潛水衣!

    是的,信任可能讓夢想實現,不過造出潛水衣來,則是母親不想女兒去舞會的夢想又一次實現了。

    信任不是盲目的信任,而是信任靠得住的人。我們的曾特首叫大家信任他,05年玩市民一鋪勁,10年又再玩多大家一鋪勁,提出曾被否決的翻叮方案,又死也不肯作任何普選的承諾或計劃,言而無信在先,諉過於人在後,推說以後的安排由之後的政府負責。政改乃香港的重要憲政項目,市民要求有更早的規劃和討論,理所當然,當年基本法不也是為特區十年的政制定案,令市民安心麼?

    一味叫大家信任,而特區領導層最想的,就是利用這種信任,在政制議題上繼續和稀泥,讓政治經濟特權階級繼續存在。這種騙取信任的做法,是母女之間應有之義嗎?一邊哄騙信任,一邊上下其手,那比較似口講愛你,但推你入火坑的皮條多一點。

     

    3. 反公民教育、反通識教育

    這種宣傳片,宣傳的保守家長意識形態,與現代民主社會背道而馳,這種水平的片子濫賣溫情,看上去好像很溫馨,實為糖衣毒藥。這種糖衣毒藥,簡直是相對於公民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反教育」,學校教的什麼公民權利、三權分立、民主意識,不要再教了,乾脆在公民教育課背三字經和三個代表論好了。

     

    4. PG家長指引

    為了以正視聽,我把這條片略作修改成《PG版信任讓夢想成真》,貼上youtube,望能讓大家有多一個參考。

     

    延伸閱讀:

    淺論政改方案宣傳片之死因 (tommyjonk)

     

  • 班會旅行與政改(續集)

     

    前言:

    不是看到五師兄今天send來的被扭曲了的畢業大旅行,我幾乎忘記了自己寫過類似故事。五師兄的畢業旅行故事寫得比我的生動。不過故事裡面那場投票可以讓大家在紙上寫想去的地方,那就是真的公投了。如果可以那樣投票的話,我相信結果會理想得多,故事中的學生也不需要去他們不想去的長洲了。

    看到五師兄寫的故事,我也給之前的故事寫個續集吧。

     

    《班會旅行與政改》

    上回提到,班主任控制的班會主席,在班會旅行的事上一直耍無賴,中四時提出大家不喜歡的柴灣公園*方案被否決,誰料他在中五時又拿出同一個方案,大家啤一聲之餘,感到又無奈又忿怒。

     

    結果真的有人想發起全班投票,想讓班主任知道大家的意向。可是發起的同學沒有這個能力要全班投一次票,於是有幾位班會成員主動辭職,令班主任必須攪一次班會選舉。

    辭職的同學跟全班說,我們不要去柴灣公園的爛方案,我們要求去石澳。如果認同的話,請投我們一票,當作一次全班投票。

    班主任說,你們只是班會補選,選出來的結果不會影響我們的班會旅行的決定,而且你們這樣攪事,是違反校規的,校規沒有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的制度。

    班主任委任的班會主席說,你們攪這些小動作,只會令石澳旅行的可能性愈來愈低,而且你們這樣只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和資源。

     

    幾位親班主任的同學本來想在選舉中打低辭職的同學,可是班主任說不行,他們便不選了。

     

    班中多數同學是想去石澳的,他們的意見如下:

    部份同學說,我們一定支持辭職的同學,投票再選你們入班會,讓主席和背後操盤的班主任知道我們的要求--去石澳,不去柴灣公園。

    可是,部份同學覺得這樣攪一大輪之後,也不會影響到旅行的結果,還是不投票了。

    另外,有些同學說根本就是補選,而不是全班投票決定旅行地點,也不投票了。

    也有些同學說不明白再選他們進班會,跟旅行地點有什麼關係,所以也不投票。

     

    當然,餘下約部分同學是覺得班主任是對的,他們也沒有投票。

    結果,只有很少同學投票,他們選的同學回到了班會。

    班會主席說,這樣實在太好了,大家對旅行的事原來沒什麼意見。投票的十個八個同學的聲音不代表什麼。

     

    最後主席還是動議班會旅行去柴灣公園。

    當那六成人反對的時候,主席便說,上次補選你們沒有出聲,也沒有投票,你們已經被代表了。被誰代表?當然是被我代表啦。

     

    有人說他們本身不夠號召力,也有人說他們之前得罪了另一批有號召力的班會委員,也有人說其實他們只是藥石亂投。

     

    幾位同學重返班會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至少拿著好一部份的票回到班會,那是民意授權,是要求他們要堅持石澳方案的民意。

    至於被代表(沒投票)的同學,他們是否真的去柴灣公園也沒所謂?又不是。只可惜他們沒有投票,就被主席騎劫了。他們忘記,在民主制度中,沒有投票的意見是不計的。

     

    有同學回家後,在facebook用高登用語自嘲,說大家「講就兇狠,做就退隱」,也有人嘲笑支持投票的人「訓啦薯頭」。

    不過,始終有六成人想去石澳而不是柴灣公園是事實,日後怎樣繼續爭取去石澳?相信用辭職投票的方式有點難度。

     

    大家是時候回家好好檢討一下,不要再說這次投票算是成功了。那對於好些支持者來說,你堅持這樣也算成功,他們更不開心。

     

    無論如何,班主任和主席暫時很安樂。

     

     

    *****************************************

     

    作為故事的作者,我希望現實世界的班主任和主席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就算這個班會補選沒有成功造成很大的民意壓力,不代表他們可能安樂很久,因為:

    (1) 出來投票的那近五十八萬人,大家不要忘記他們是一班怎樣的人。很多時候歷史的火頭是因為一部份最有意見、最有火,而且不乏學識的人而改變的。

    (2) 公投運動之後,上述的人士是要一段時間回氣或者收拾心情,但這段時間不會太長。

    (3) 公投未竟全功,不代表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不存在。矛盾一日不解決,民意的火頭是隨時再點著的。上年六月初自稱代表全香港人的曾先生應該記得。

     

    ******************************************

     

     

    註:柴灣公園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去了等於沒去的康文署公園。

     

  • 曲終, 人未散.我們走著瞧

    .

    5.16公投結束,這次公投的成敗應如何判斷,不同人已根據不同的「需要」來解讀。

    對我和一些朋友來說,我們心目中的投票率達不到,便不算成功。我們心中的數是至少20%,這也是社民連主席陶君行在明報訪問中提出的投票率底線*1

    是的,沒有到20%。昨天我整天在某票站,看著疏落的投票者,看著公佈出來的每小時投票率,心裡不好受。根據多次當義工的經驗,過了半天已經知道投票率會不理想,儘管如此,心裡還是渴望會在飯後的一小時出現小許奇跡--最後一小時不成比例地上升。當然,那是沒可能的,也當然沒有發生過。

    一邊看著疏落的投票人流,一邊思考問題出在哪裡。我不是想馬後炮,只是寫下我想到的。

     

     

    1.

    坐在票站和在票站附近活動,在手機上網看著消息,我感受到的是一冷一熱的兩個世界。

    這場公投,在現實世界(除了在蘋果日報和明報副刊)好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直到公投翌日(今天),東方和太陽的頭版也不是公投。

    除了在蘋果日報和明報副刊,全港所有傳媒的冷處理成功了,西環成功了。

    2.

    看著冷清的票站,想起了二戰時的「假戰」(Phoney War)。話說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英法向德宣戰後,雙方由1939年秋天對峙到1940年春天,英法士兵等德軍殺過來,誰料水靜河飛了半年。「假戰」就是用來形容這段德軍擺空城計,英法守株待兔的歷史。

    我不是說公社兩黨守株待兔,只是說氣氛如此。今次的選舉,公社兩黨不是呆坐,而是好像殺進了一座空城一樣。說個別泛民政黨守株待兔則也許太客氣,他們更像二戰前被希特拉在所謂談判中被玩到團團轉的張伯倫。

    這次公投,談不上是選戰,是假戰。沒有對手,便沒有選戰,沒有選戰,便沒有民建聯和自由黨幫你洗樓醒泛民支持者投票,也沒有非戰不可的壓迫感。

    3.

    社民連和民主黨,同室操戈得太盡,這個是很令選民難忘的印象。華叔 vs 馬丁、華叔 vs 毓民、華叔 vs 陶君行、民主黨主和派 vs 主戰派。雖說民主社會黨派分歧很正常,但最後還是給予公眾一個同室操戈的印象。

    主戰的,戰意旺盛,對於主和的意見,不免口出惡言。這個我是反對的,即使人家如何純真的被耍弄,但始終也是己方盟友。普選聯的人,我對他們失望,他們跑到中共那邊「談判」受辱,我們看在眼裡,更加深信北京不可信任,可恨他們的張伯倫式失敗,沒有令溫和的公眾面對現實。

    民主黨的避戰,看在主戰派的支持者眼中,就是看著關羽死也不出手相助的劉封。下屆選舉,選民會否因此而懲罰民主黨,不得而知,但在年輕一輩心目中,民主黨再不是進步的代表,也不是中產的代表。這兩個角色都分別讓給了社、公兩黨。個別民主黨的話事人和少壯派還是落力助選,不過整個黨給人的印象是改不了。

    4.

    客觀而言,這一次公投變成假戰,民主黨的袖手旁觀的確是一個因素。這也說明了民主黨的實力尤在。有論指民主黨會被邊緣化,甚至可能被取而代之。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民主黨的地區工作(尤其在屋邨)還是沒有其他泛民能夠比較的,對於屋邨的基層大眾來說,地區樁腳還重要的動員力量,也是在地區赤化的最後陣地。這對於整個泛民陣營來說,是重要資產。

    5.

    值得慶幸的,是年輕人的投票率大幅上升。這幾年的青年公民意識覺醒,是不爭的事實,雖不能說人人都一樣覺醒,但數據證明一切,而且不要忙記,他們是互聯網一代,上文提到的網上熱、現實冷的壯況,會隨著時間而轉化。

    6.

    這次公投運動是否如收編了的報紙般是「慘敗」了呢?

    我只能說是沒有成功。這一場沒有成功的「假戰」,是一場演練。它讓整個政改議題熱了很長時間,當中有關反對功能組別的題目還是能夠浮上河蟹了的港聞版,這對於公眾來說,是有益的。

    網上流傳很多怪責不投票者,或者是香港已死的言論。我想那是不必要的。不投票的人,我們也不能太過怪責他們。不支持公投的理由,我隨便也想得出幾個,當中可能最有力的,是「我是民主黨的支持者,我看不過眼她被針對」,投票,本來就是有個人喜惡在內的,正如我們未必想投票給民主黨一樣*2

    「假戰」落幕,曲終,但人未散。五十多萬香港人,還是走了出來,以選票發出了光明正大的普選訴求。我們都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畢竟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第一次變相公投,這也是我們面對困局和恐嚇的第一次有力的反彈。

     

    7.

    我們必須堅守我們的信念和勇氣,日後的路更加不易走。

    經過這一役,面對同路人,我們好應該學會留三分餘地的智慧。

    我們沒有患上民主幼稚病,也知道政治人物不是聖人,更知道政治是理想和現實兩條腿走路的。

    我們千萬不要失去追求公義的理想和熱情,因為到了最後,面對壓迫我們的國家機器和特權階級,我們能夠拿出來與之對抗的,可能就只有這些了。

     

     

    延伸閱讀:

    「公投」後(灰記客)

    五區公投的得票分析 (林忌)

    公投後感 (葉一知)

    516投票率低的原因 (Journalist)

    後516扎記 (tommyjonk)

    公投之五一六 (kprotein)

    公投只是開始,並非結局 (erynnyes)

    受傷但仍堅強,失望卻不絕望 (肥醫生)

    Few words about the poll (方潤)

     

    *1 《明報》16-5-2010報導原文是「...若所有泛民支持者都出來投票,投票率有27%,所以一旦兩黨可取得超逾這個數字的支持,便算是「超額」完成,...相反,若果投票率低過20%,便要加倍努力了」

    *2 2005年,因為民主黨假扮告急令何秀蘭下馬一役,我在blog上說過以後不會投票給民主黨。當時我是何的助選義工,我的氣憤是有原因的,希望大家明白。

     

  • 就係爭你果票!!

     

    17:30 全港投票率:

    10.83%(08年26.78/07年34.79)港島 12.10(08年30.35)九東10.80(08年26.95)九西13.43(08年28.40)新東10.72(08年 25.45)新西8.90(08年24.71)#hk5 [copied from galileo44's twitter]

    各位朋友:

    雖然通常食晚飯後會升得快, 不過大家都唔好掉以輕心, 未投既, 順路就去投咗先喇, 因為愈夜愈多人排隊架。(係登記選民既, 有身份證就投得, 唔識特登返屋企攞通知書架)

    未投票的朋友, 就係爭你果票!!!

  • 大家今天的行程是怎樣的?

     

    Tommy兄發起了全家投票兼遠足日。

    今天早上,我跟Mrs. K吃過早餐,我去附近的票站投票,Mrs. K回九龍西投票(地址來不及改)。我去了幫手,整天在外,中間抽點時間用電腦出卷,而感冒大身的Mrs. K則留在家中改簿。兩家高堂都已投票。

     

    如果票站在你家附近,投票其實很快,只需10至15分鐘。大家食完早餐/返完教會/晨完運,就去投票吧!

     

    今天整日我都會在外面走來走去,有時間便會在這blog貼文跟大家聯絡或報告。我保證不會寫長篇大輪的道理,會多寫點小故事。

     

     

     

     

    連結(其他有關5區公投的文章):

    轉貼:此時不投,更待何時 (林夕)

    轉貼:公投「議題重要,相當值得」(練乙錚)

    為什麼你們要迫我支持公投 (tommyjonk)

    電台.公投 (johncoal)

    從川震兩周年到五一六公投 (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

     

    516新增延伸閱讀:

    為了改變未來,今天請投票 (Erynnyes)

    5.16公投大日子 (林忌)

    不要沉默,請投票 (五師兄)

    給反對公投的人 - 寫在5.16公投之前 (alternative journalist)

    我們都是弱者 (alone in the fart)

    爸爸媽媽,你地當年為普選付出過D咩呀﹖ (lunyeah)

    關於公投,我想說的是 (hystericireul)

    國際眼看 5.16 變相公投 (bigarnex)

    Why should you vote in 516 (fongyun)

    為下一代投票,不要投機不要投降 (tommyjonk)

    光明正大、自由意志---516公投

     

  • 光明正大,自由意志 - 5.16公投

     

    (今天是2010年5月16日,我把昨晚的文章略作修改,加上了新的延伸閱讀,今天再貼。希望作為對所有支持普選的朋友的一點鼓勵,也希望能鼓勵正在猶豫的朋友踏出這簡單便有力的一步。)

     

    下面的那一篇《懇請你站在雞蛋這一邊》,原來是在1月寫的。

    這幾個月,普選議題、功能組別的問題,大家已討論了許多。

    對於一些人來說,公民黨和社民連的總辭引來了一些爭議,也引起了他們與民主黨的爭論,那可能是令他們對泛民失望。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場公投運動很「政治化」,是一場「政治show」。政治是很污穢的!

    對於一些人來說,公投運動惹怒了北京,這令普選的路更難走,因為北京就好像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皇帝周潤發,訓令你們「我不給的」,你不能爭取。這樣與北京對抗,會很令人不安。

    對於一些人來說,公投運動好「激進」,不合他們口中的上帝的教導。

    對於一些人來說,講粗口和掟蕉很暴力。

    對於一些人來說,補選公投浪費公帑。

    對於一些人來說,補選公投是沒有用的,因為「我不給的」,你不能爭取。

     

     

     

    不過,親愛的香港人,請注意,那就是政治,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因為他們的論戰而對整個泛民死心?Come on, 我們不是在看迪士尼卡通。在民主社會,就算是同一政黨內的初選和政策辯論,也是針鋒相對的,更不用說是不同政黨的合作。

    公投「政治化」?「政治」為什麼會變了貶義詞?政治其實是生活的一部份,是人們參與社會運作的方法,運用得當的話,那是為全體社會帶來幸福的。「政治化」是指一些不關政治的事都以政治掛帥,妨礙社會公平和公義,那才叫政治化,最好的例子就是三反五反時的內地人,往往因為政治背景不好而悲劇一生。選舉就是政治,那是為讓更多人公平地參與社會事務的事,那絕對不是政治化。

    公投剌激中央,令普選更不可能?我們不是天真得以為好好地坐下來求北京的代理人和政經特權既得利益者,北京就會大發慈悲給你普選嗎?看看終極普選大聯盟的朋友們,他們在四月是如何被北京和特區政府羞辱的?

    公投好「激進」?投票會像泰國般流血死人嗎?會擾亂社會秩序嗎?很令人不安的嗎?那已經是最和平的表達不滿的手法了。

    公投「浪費公帑」?跟撥款百億給汶川的幹部一大隊豪華房車、七百億建一條回報成疑的高鐵相比,那1.5億,至少可以讓我們正當地表達我們的聲音,最終帶來公民意識進步,好處誰敢說一定小於成本?

     

    不要忘記,北京及其代理人如譚惠珠、劉迺強、民建聯之流的反應如此大,是因為公投正中了他們的要害,那就是人民的聲音。

    至於某些教牧聲稱「在香港能代表基督教聲音的,應該是華人信徒自發組織和歷史悠久的基督教聯會」,「所有外國組織在香港設立的分會,或只有三、五成群便扮代表的激進團體,其發表的言論和推行的運動,實不足以代表香港全體華人基督教教會之想法」,要求信徒順服特區政府的言論,那種自以為代表上帝,詆毀其他宗派(外國組織可以是聖公會、天主教會、浸信會、循道衛理會等等)的言論,我不說太多了。公道自在人心。

    明天便是公投的日子。每一票都是民意,每一票都是力量。讓我們明天光明正大地運用我們的自由意志,一起向全世界表達我們對普選的訴求,好嗎?

     

     

    ***********************************

    《懇請你站在雞蛋這一邊》(寫於2010年1月)

     

    我不是任何政治組織的成員,我只是個很普通的香港人。請你認真聽我說幾句話。

     

     

    到了今天,如果我們還在...

     

    袖手旁觀,覺得事不關己;

    或者因為一兩個宣傳字眼而卻步不前;

    或者懷疑這只是一場表演;

    又或者覺得做什麼也沒有用...

     

    所以什麼也不理。

    那麼,

    那個打算繼續耍弄了你廿年的獨裁政權便可輕輕鬆鬆的繼續耍弄你;

    那班利用政治特權為一己利益而慷你之慨而自肥的人便可繼續舒舒服服的吃掉你的血汗錢。

     

    他們會多謝你的。

     

    到了今天,你在做什麼?

    到了今天,你不選擇站在哪一方,便會有人替你選擇。

     

    村上春樹的耶路撒冷文學獎演講有這兩句:

     

    假如這裏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
    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

     

    我真的真的很希望你會站在雞蛋這一邊。

    我是認真的。

    面對排山倒海的抹黑和暗箭,還有對手的無限人力物力,我們更加應該發揮web 2.0精神抵抗國家機器--

    如果你有感動,請你繼續留意事態發展,並向你身邊的人講出你的想法。

    就算你不想講,也請花丁點時間去投個票。

    我是認真的。

     

     

    連結(其他有關5區公投的文章):

    轉貼:此時不投,更待何時 (林夕)

    轉貼:公投「議題重要,相當值得」(練乙錚)

    為什麼你們要迫我支持公投 (tommyjonk)

    電台.公投 (johncoal)

    從川震兩周年到五一六公投 (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

     

    516新增延伸閱讀:

    為了改變未來,今天請投票 (Erynnyes)

    5.16公投大日子 (林忌)

    不要沉默,請投票 (五師兄)

    給反對公投的人 - 寫在5.16公投之前 (alternative journalist)

    我們都是弱者 (alone in the fart)

    爸爸媽媽,你地當年為普選付出過D咩呀﹖ (lun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