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December 2, 2010

  • 醫保計劃=Umbrella Corporation?

    左:醫療保障計劃諮詢的標誌;右:全球知名的「醫療生物科技企業」Umbrella Corporation的標誌

    對唔住,我唔係有心攪事,話說前日睇電視見到醫保計劃個logo,即刻就諗起另一個「醫療生物科技」公司Umbrella Corporation既logo。如果你唔知Umbrella Corporation係乜,可以睇睇以下的廣告。



    其實Umbrella Corp.係經典遊戲《生化危機》裡面攪出喪屍怪物大災難,害死成個城市既人,仲要殺人滅口既邪惡企業(知名既意思係指對網民而言)。醫保計劃用咗呢個幾成相似既標誌,真係好邪....

     

    參考資料:

    Umbrella公司 (wiki)

     

    (嗱嗱嗱,純粹惡攪咋,唔好話我惡意攻擊政府呀)

     

  • 電腦雜誌封面保守度研究

    路邊社傳聞說電腦雜誌封面在上學日子比較保守,因為如果太清涼的話,學生把訂閱的雜誌帶回家中,家長會向學校表達關注。聽了這個說法,我真的有考察過某電腦雜誌在暑假期間的封面,發覺似乎比較清涼,甚至會出現事業線。(不過最近該雜誌打破了我這個假說....) 其實我的尺度不算太高,有時候清涼一點的衣著,未至於是過分暴露,我覺得問題不大,那是大和尚和小和尚的問題。

    從電腦雜誌的封面,我想到通識科的IES,其中一個比較冷門的研究方法叫「內容分析 (Content Analysis)」,這個研究方法是以分析媒體文本內容來驗證假說。內容分析方法,最初是英美用來研究極權國家媒體,從研究某種內容的出現頻率、佔的版面分量、與另一些內容同時出現的比率等,估計該國政策走向、黨政要員權力排名,甚至意識形態轉變等。直到現在,不同的政府和學者仍會使用內容分析方法來研究中共和北韓的媒體,分析誰人得勢或失勢,以及外交政策轉向等。後來,內容分析也應用於研究不同的媒體如何處理不同性別、種族、階級的角色,以及對某些社會議題的演繹等,例如研究教科書內面的男女性從事不同職業的頻率,或者電視劇中的什麼人負責什麼家庭崗位等等。

    如果我要以內容分析方法研究電腦雜誌的封面的話,步驟如下:

    • 設定好研究題目及焦點問題,還要同時做文獻研究(必須強調是同時),了解有關的學說及理論,例如有關性別、媒體、消費的理論 (這部份不在此詳述)。
      . 
    • 提出假說:
      假說1-「電腦雜誌多以女性照片為封面」
      假說2-「電腦雜誌在上學日的期數的封面比學校長假期的保守」
      .
    • 然後,我要建立一套編碼(coding)系統,去量化及量度文本內容。
      對於假說1,應記錄雜誌封面究竟是男性、女性,還是死物。
      對於假說2,可考慮給封面的保守度評分:「短裙=2分、熱褲=1分、deep v=3分、low cut=2分、只是露肩而沒有low cut=1分」(印象中好像沒有比堅尼,如有的話,應該是5分)」,分數愈高代表愈「不保守」。除了評分,也可以為不同的照片特徵作記錄,例如事業線出現的次數之類。
      .
    • 有了編碼系統,便要進行量度,在這個例子應該收集市面上主要的電腦雜誌(以銷量計),量度至少一個學年或以上的期數,記錄不同日子的封面分數。
      .
    • 有了數據,便會進行分析,這裡可以有幾個不同層面的分析(例如比較不同雜誌的保守度),在這個例子,我們會分析各份雜誌在上學日和假期期間的封面分數,看看是否符合上述假說。
      .
    • 進行分析之後,假設上述假說成立。如想更深入研究的話,應該搜集其他相關的證據,例如訪問有關的雜誌社,考證他們的編輯方向--為什麼封面會以女性為主?為什麼上學日的期數會比較保守?如果可以的話,看看有沒有被學校或家長反映「關注」的紀錄。這些資料會令研究結果更為可靠。
      .
    • 根據你量度到的量化數據,加上文獻研究及訪問所得,輔以性別、媒體理論等加以分析及作出總結。(例如:為什麼科技產品多會以女性推銷?為什麼封面會出現清涼畫面?男性消費市場有什麼特質?為什麼會出現這些特質?商品市場推廣有沒有物化女性身體?男性消費市場和女性消費市場有何分別?科技產品如何向女性推銷?)

    當然,這個例子只是說笑性質,上述的研究方法只是一個簡化的版本。事實上,內容分析是可以應用在研究媒體題目的IES上面的。有興趣做媒體或教育議題的同學,可以考慮一下內容分析這個比較「偏門」的方法。

    這種男性封面很難找到的。有時經過圖書櫃,看到那些以年計的舊雜誌,心生奇想,如果真的搬出來數一數不同的藝人和model的出現次數,結果應該頗有趣。印象中幾個model出現得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