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ugust 2012

  • 九東選舉論壇看後感


    1. 每次見到黃國健四人,就自然想起他們在火影的名字,尤其是那個髮型跟他扮的嗚門差距最大那個。

    2. 民主黨仍然夠膽講反對西環治港,似乎不怕被人質,但問題是胡志偉的回應真的不行。

    3. 工聯會接連被對手KO,黃國健果然係最弱一環,佢地解釋自己點解投咁多棄權票既解釋真係好抵死。

    4. 之前互動新聞台果次論壇,謝偉俊屈梁家傑仔女響外國讀中學,以我所知,呢個唔係事實。呢點一定要澄清。

    5. 謝偉俊這種彈弓手西環傀儡,被圍剿是應該的,他的投票紀錄真的很核突。

    6. 譚香文的表現比想像中好,以個人身份參與真的浪費了她。

    7. 在網上看著爭最後一席的兩方支持者像不共戴天的罵戰,我沒興趣參與了。我的原則是兩邊都不唱衰,兩邊的政治意識形態和信念根本是南轅北轍,那根本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至於很多人痛恨某人,這個我沒有相同的感受。經過社民連分裂之後,沒有人會再相信誰是聖人。到了最後,應該選誰,是大家自己的決定,兩個人的政治理念十分不同,大家投票的時候想想誰的理念與自己相近就是了。我這樣說也預了萬箭穿心,不過我又不是任何派系的人,沒有什麼利益好考慮。我只是個對現況已經失去耐性的選民而已。

    8. 最後一席之爭,的確不能不考慮棄保。不過報紙的所謂「告急」,千萬不能盡信。2005年蘋果幫民主黨假告急,令何秀蘭敗選的教訓,大家不要忘記。 

     

    [2012選舉系列之3]

     


    (工聯會對於兩名議員包辦投棄權票頭兩位的解釋:他們對於很多議題持開放態度,對部份議題,他們未有堅實決定時,就會投棄權票。)

     


    本網誌屬於公民媒體,本文為評論文章,不構成選舉廣告。

    九龍東參選名單:
    1 公民黨 梁家傑、譚文豪
    2 工聯會 黃國健(三代火影)、簡銘東(嗚門)、莫健榮(我愛羅)、何啟明(佐助) 
    3 社民連 陶君行 
    4 獨立 嚴鳳至、陳向然
    5 民主黨 胡志偉、莫建成、韓家銘
    6 民建聯 陳鑑林、黎榮浩、洪錦鉉、柯創盛 
    7 獨立 謝偉俊 
    8 人民力量 黃洋達、陳秀慧
    9 獨立 譚香文

     

  • 何喜華有權支持民建聯,但是...

    我曾經在社區組織協會(簡稱社協,SoCo)做義工,替基層小朋友補習、做mentor、企街站、探板間房,後來因為工作太忙所以沒有再做,後來社協攪展覽,我還是會帶學生去參觀。去社協做義工,是因為覺得他們走得最前,為了深水埗的基層做了很多事。三十幾度高溫去探板間房和企街站也不覺辛苦,因為我相信那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看到何喜華公開支持梁振英,我沒有太大意見,畢竟梁振英的騙術一流,很多不同界別的有心人都給他騙倒。何喜華如果真心想幫基層,便很容易被他的空頭支票打動。

    不過,當我看到何喜華公開支持民建聯蔣麗芸和新民黨田北辰,吃了一驚。為什麼何喜華會讓自己的樣子、名字還有推薦聲明登在蔣麗芸的宣傳單張上?何喜華忘了民建聯有份投票支持通過八成強拍條例和領匯上市?八成強拍助長無良收樓公司橫行,受害的是小業主和基層租戶;領匯上市迫死小商戶、迫公屋居民光顧連鎖集團,令生活成本百上加斤,這些何喜華忘記了嗎?

    還有,幫助弱勢社群為的是什麼?是為了社會公義。社會公義不只是物質上的,還有人權,社協本身也有做很多倡議工作,當何喜華看見其他請願者被警察濫權拘留、暴力對待的時候,他可有想過民建聯和新民黨是百分百支持政府如此行徑的?除了人權,社會公義還需要法治和一個更公平的政治制度來保障,民建聯和新民黨跟政府完全統一口徑,把弱勢社群申請司法覆核說成是以法亂港,在普選問題上全力為政府保駕護航,拖延普選進程,所以才會出現中共和大財團操控的小圈子選舉,才會加劇官商勾結、財閥霸權、貧富懸殊。這些問題,何喜華在決定支持蔣、田的時候有想到嗎?

    報導指「何喜華強調只是支持蔣、田二人,不代表他支持民建聯或新民黨,事前亦已知會社區組織協會的人(註1)」,對不起,他身為社區組織協會的代表人物,「何喜華」三個字本身就代表了社區組織協會。他支持蔣、田二人,實際效果就是等於把社區組織協會的聲譽過戶給他們。試想想,社區組織協會過往一直為基層做事,當基層選民看到蔣麗芸的單張有何喜華的照片和薦文,很自然地會把過往社協的功勞都聯想到民建聯。如果我替社協做義工或者捐款給他們,就等於為民建聯作嫁衣裳,這一點我絕對做不到。當年三十幾度高溫去探望板間房住戶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替民建聯助長聲勢?

    支持候選人不代表支持民建聯和新民黨?那是那門子道理?第一,蔣、田二人是公開宣稱代表黨出來參選的,你支持他們就等於支持他們的政治聯繫,甚至他們的政黨的意識形態。新民黨代表的是保守中產,他們的支持者是最反對財富再分配和改善社會福利的,至於民建聯,他們基本上就是保皇黨,政府要通過什麼,他們也會支持,不論是八成強拍還是領匯上市。

    如果何喜華的政治敏感度真的那麼低,被梁振英利用完,再被蔣麗芸和田北辰消費,那真的是社區組織協會的不幸。如果何喜華說跟社協同事相量過,而他們也同意是屬實的話,那就不是不幸,而是一次災難性的錯誤。當然,何喜華作為社福團體負責人,他有權選擇政治上的歸邊,不過我們也有權選擇是否再支持他和機構。

    我以一個前義工的身份說句,看到這個情況真的很痛心,一個會在選舉時為建制政黨抬轎的社協,已不是我認識的社協。以後他們要找義工和捐贈,請找蔣麗芸和田北辰好了。其他義工和捐贈的朋友,如果你們不介意變相替民建聯和新民黨作嫁衣裳,那就繼續吧。

    一定會有人說我是上綱上線,大做文章。不過我想問一句,如果你知道那機構的代表人物是公開支持民建聯候選人的話,你覺得三十幾度之下幫手擺街站、在板間房被木虱咬還值得嗎?

    基層還是需要幫助的,有心的朋友,不一定要去社協,現在還有很多不同的機構有做這些工作,他們沒有替民建聯做宣傳,大家可以去幫手或捐贈。

    [2012選舉系列之2]

     


    (蔣麗芸選舉單張。網絡圖片)

     

    1. 何喜華撐蔣麗芸田北辰 稱只支持個人 與政黨無關 (明報 18/8)

     

     

    本網誌屬於公民媒體,本文為評論文章,不構成選舉廣告。

    九龍西候選名單代表還包括譚國僑、梁美芬、黃碧雲、毛孟靜、林依麗、黃毓民、黃逸旭、黃以謙。

    新界西候選名單代表還包括李永達、梁志祥、郭家麒、陳恒鑌、陳樹英、譚耀宗、陳強、李卓人、何君堯、陳一華、曾健成、梁耀忠、麥美娟、陳偉業及麥業成名單。

  • 保釣這劑愛國主義威而鋼

    關於保釣,我只有三點要說:

    1. 這次保釣的人,都是真漢子,他們不只保釣,還會親身聲援維權運動、聲討獨裁政權。我們不應懷疑他們的動機。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國「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上被別國控以非法入境,特區政府要派入境署人員去幫手。這實在十分諷刺。強國之強,僅此而已。

    3. 保釣看來是義舉,但其產生的政治能量都被中共政權和港共政權照單全收了。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又來了,這是獨裁政權最佳的遮醜布。大家見強國和梁振英政府已經全力開動愛國宣傳了。有一點說了有人不高興也要說,保釣這種愛國主義威而鋼,對港共政黨的吸票效果遠大於其他政黨,因為他們的潛在支持者就是那些特別容易被中共愛國主義宣傳影響的人。港共在挺國民教育和挺梁挺得一鼻子灰,現在終於可以用愛國主義來遮醜了。

    圖:強國新聞報導大力宣傳保釣人士上岸,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不是被PS抹走,就是被標題遮著,最離譜的是圖中這個,竟然把五星旗key上去。(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延伸閱讀:

    前年寫的舊文,有潛力變成年經,一年半載再貼一次。

    釣魚台備課雜記

     

     

  • 保守中產:民主法治關我咩事?

     

    「0分表示你頗為孤獨」

    下圖是自由黨在選舉事務處網站上的宣傳材料。

    1,2. 外傭居港權一直都是自由黨吸引保守中產的殺著,尤其是挑動保守中產對於外傭的厭惡和優越感。他們一聽到「外傭+居港」就上腦了,什麼入境申請程序、法治精神都拋諸腦後。港珠澳大橋問題在於政府環評報告不及格在先,才會被市民成功司法覆核。不過,香港中產階級法治概念一向十分薄弱,他們根本沒興趣思考什麼是法治精神和程序正義。

    3,4. 對於保守中產來說,拉布是「亂紀、做騷」,狠批政府失政是「喧鬧批評」。遊行出現衝突當然就係不和平、不理性、暴力。他們心目中的議會,應該是像小學生上課一樣,乖乖地發言、乖乖地投票,即使制度本身不公平、被小圈子操縱、向既得利益集團傾斜,也應該永永遠遠聽話,那就是和平、理性。

    5. 在先進民主社會,當出現重大議題矛盾不能以議會制度處理的時候,議員會辭職再選,又或者執政黨會解散議會重選,那是讓議員重新得到民意授權的最直接做法。政府在政改問題上玩弄港人,議員辭職重選也是同一道理。不過,對於保守中產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明白或者沒興趣了解這種在民主社會十分正常的解決矛盾的方法。

    6. 為什麼香港好像一天到晚都有人在反對?大家不如想想為什麼梁振英上台會有四十萬人遊行反對?不如想想為什麼國民教育有九萬人遊行反對?然後再看看梁振英、陳茂波、吳克儉的民調得分低到什麼程度。請問如果香港沒有了遊行、沒有了公開批評政府的聲音,是不是代表梁振英、陳茂浸、吳克儉就會受人愛戴?是不是代表國民教育沒有問題?是不是代表梁振英和陳茂波沒有說謊?然後,請再問問自己,為什麼這些誠信破產、唯北京馬首是膽的人不用面對市民,而且可以繼續尸位素餐?這是制度問題。

    香港現在的制度,雖然令北京、港共、大財團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利益輸送和控制政策和法例制訂,可是正正因為這制度一面倒向既得利益集團傾斜,所以根本不能疏導社會不同群體和階層之間的利益分配衝突,這才是內耗的根源。可是保守中產本身就是概得利益者,或者是相對地受害較少的一群--相對於最慘的一群,他們沒那麼慘,感覺上就是好了。於是,他們看到的是內耗、民生沒有改善。須知道民生不能改善,問題在於政策由利益集團把持,而不是所謂的內耗!而他們所謂的不要內耗,實際上是當舉手機器,什麼也通過,不論是明益田生的八成強拍,還是收益存疑但明益大財團的高鐵。

    7. 自由黨今屆選舉口號是「我哋敢say no」,不過條件是北京未落柯打。國民教育觸及中產家長的痛處,因為政府的種種行徑令人們不相信政府沒有隱藏議程(hidden agenda),所以才有數以萬計家長上街反對,自由黨仍然站在支持的一邊。難道他們覺得只靠有錢送子女去國際學校的家長會就會夠票?似乎他們真的身不由己,跟新民黨一樣。

    8. 這個沒有人會反對。

    9. 自由黨竟然在選舉宣傳自稱建制派,算他們夠誠實。不過維護香港核心價值議題上向政府說不,應該他們的核心價值不包括法治精神、民主制度、遊行集會自由等等。

    自由黨永遠不敢提的,是民主、人權、法治、公義。因為這些理念都跟他們現在說的話有矛盾,更加會得罪背後操盤的政權。

    其實這份宣傳單張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那個「答案沒有對與錯」的分析。大家一定會說「認真你就輸了」,有時候,創意和白痴(本來有一個更貼切的形容詞的,不過我不方便說)只是一線之差。既然扮自我評估,就應該扮得像樣一點。評估分數低,只是代表理念不同,跟「孤獨」、「關心時事」有什麼關係呢?

    保守中產:講那麼多人權、民主、法治、公義有什麼用? 

    從傳意分析角度看,這個宣傳品的重點是以一個另類的方式來吸引受眾閱讀,當中的所謂問題就是要給保守中產暗示--他們入息較高,有點社經地位,覺得自己是社會的統治階層。他們很多人在求學時期都是醒目仔女,考試成績好,由小至大專攻考試要考的的東西,對那些不用考的社會時事、公民教育、人文素養沒太多注意。畢業之後晉身社會中上層,自覺社經地位高,在現時制度中為得益者,那些什麼法治、人權、民主於他們何干?社會不公、地霸霸權、官商勾結、法治人權倒退,只要影響不到他們,就不用理會。就算是教育門第化、社會流動倒退也影響不了他們,因為現在有直資名校、送子女出國也負擔得起。他們平日可能會看看報紙、上上XX王國、看看電視,活在自己的安樂小天地,感覺當然良好。他們看見司法覆核、抗爭、拉布、批評、遊行就會感到不安,覺得社會內耗、失控,可是社會內耗、矛盾、衝突,正正是源於他們視而不見的是政治制度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講那麼多人權、民主、法治、公義有什麼用?那可以令他們的單位升值嗎?可以令他們的子女入名校嗎?可以令他們去旅行的酒店upgrade嗎?可以令他們加薪嗎?既然不能,那麼知來有什麼用?那些什麼民主派,一天到晚都說要普選,普選之後,那些窮人就會要求分錢,要普選來幹什麼?那些學者和大律師,一天到晚都說法治,法治令那些工程不能像大陸般一步到位,那香港就少賺了錢啦!還有,那些網台、報紙、DBC、bloggers、facebook網民、什麼家長關注組,一天都晚都在批評政府,這樣的社會好亂,什麼也反對,怎會有進步,為什麼不能鐵腕要他們收聲?

    什麼?沒有言論自由、民主和法治,香港會死?怎會呢?沒有言論自由、民主和法治,香港不是更容易管治嗎?香港應該好像一定大企業,員工有那麼多意見,企業怎樣做生意?人治當然比法治好,勝在夠靈活嘛。還有,中國市場那麼大,你們不快快跟他們妥協,人家不高興就關水喉怎麼辦?還談什麼李旺陽、陳光誠,得罪上面就蝕底了。

    沒有言論自由、民主和法治,香港會失去公平的競爭平台?對貪污腐敗的制衡會消失?疏導社會階級矛盾的機制會失效?社會會愈來愈不穩定?私有產權會不保?下一代會被獨裁政權意識形態滲透?這些概念太深了,他們不會感興趣,橫豎現在有錢搵,大不了移民外國。

    對啊,保守中產們,香港真的很多內耗、很暴力,快點投自由黨吧。 

    [2012選舉系列之1]

     

    本網誌屬公民媒體,此政論文章並非選舉廣告。

    港島區候選名單包括:

    陳家洛、單仲偕、何秀蘭、吳文遠、曾鈺成、鍾樹根、葉劉淑儀、王國興、劉健儀、劉嘉鴻、許清安、勞永樂、何家泰及吳榮春。

     

  • A&F男模與多啦A夢


    逆向歧視?

    這星期的Facebook不停被A&F和誠品的人潮洗版,心想香港人果然是「唔迫唔舒服、唔排隊唔覺得馨香」。話說回來,印象中這陣子關於A&F的議論主要集中在男女之間的不平等--男性排隊跟0靚模合照就被罵咸濕、毒男,女性就可以堂而皇之盡情享受半裸猛男抱抱。

    這種「男女不平等」,有說是因為長期以來男女權力不平衡,到了女性能夠享受某種樂而不淫的樂趣,例如看港男、看3D肉蒲團、看脫衣show,是一種解放。相反,在這個父權社會,女性本來已經長期被物化、被當成性慾投射對象(俗稱性幻想對象),甚至被小至「博懵」,大至強暴的性侵犯,所以社會對男性才有更嚴苛的道德規範。由此看來,那些性慾投射宣傳技倆的男女不平等,或多或少成了對女性的逆向歧視了。


    瘟疫營銷的精密計算

    以半裸肌肉男穿著短褲作招徠,以婦女團體平日的說法,其實也是把男性物化、當作性慾投射對象的商業宣傳手法。這樣如果被認為是樂而不淫,那麼為什麼只有0靚模和性感show girls就是淫呢?這一點就算我如何代入女性主義的角度,就算明白也不是完全信服。是不是因為所謂的男性性慾以視覺先行,而女性是感覺先行,所以女性享受半裸男抱抱就是無傷大雅呢?是因為男女性興奮快慢有別?

    以性慾投射作商業宣傳一直都不是什麼秘密,針對女性的性暗示消費/性消費似乎一直比較內歛,而且如果包裝得宜,就會成為一門賺錢生意,重點是要讓女性覺得能夠滿足她們的獵奇心態,又不失格調。最近的兩個成功例子是《3D肉蒲團》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前者以女性專用場來讓女性覺得這是一場可以聯群結隊去欣賞的奇幻秀;後者更聰明,它本來是青春熱血愛情故事,但內裡有男主角全裸走來走去和課室自慰場面,這些都是用來引發女性觀眾群好奇心的精密計算。

    這次A&F的宣傳可說是十分成功,那完完全全做到了「瘟疫營銷」(viral marketing)的效果--有計劃地在網上(尤其是社交媒體如facebook)引發網民本能地不斷分享、按「讚」、議論,從而做到宣傳效果。當大家不停地議論那些是不是「港女」、是不是崇洋、是不是低俗品味、是不是物化男性、是不是利用性慾投射宣傳的時候,A&F的公關應該在開香檳慶祝了。


    多啦A夢與男模

    無論如何,最後我也忍不住問一句,下次大家看到show girls的時候,罵的力度會不會以像這次一樣的輕?

    某商場外的多啦A夢(叮噹)引來大量市民合照和上載上網,也是瘟疫宣傳的例子。男模跟多啦A夢都是宣傳品,討論他們是否被物化,似乎有點明知故問。


    (A&F僱用半裸男模宣傳,引來大批女士合照和上載上網,是典型的瘟疫營銷的例子。圖片來源:無待堂)


    (某商場外的多啦A夢(叮噹)引來大量市民合照和上載上網,也是瘟疫營銷的例子。圖片來源:Lam Fred)

     

  • 經濟學者特別喜歡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與新加坡 (雷鼎嗚 13-8-2012)

    今次雷教授說「有一些反對國民教育的人唱反調,他們認為新加坡也只是一個城市國家,不用靠中國也可發展得不錯,所以香港也不用理會中國」,然後用了整篇文章來解釋為什麼新加坡那一套不能應該在香港,接著回到他的老調--「港人若不熟悉中國國情,對香港的競爭力會打擊很大。」

    其實我一直有細閱反對國民教育的幾乎所有重要文章、影音和聲明,真的沒有見過「新加坡也只是一個城市國家,不用靠中國也可發展得不錯,所以香港也不用理會中國」這個反對國民教育的理據。我想,雷教授是不是在說城邦自治派呢?

    看雷教授的文章,我開始傾向把疑點利益歸於他--似乎他是夾硬要拉國民教育來講,但好像不太情願似的。

     

    「國民教育」真的十惡不赦?(中大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主任張惠民 14-8-2012)

    之前寫雷鼎嗚(只要動一動腦筋: 回應雷鼎鳴),我話政府要執行上面既政治任務既時候,愈去到後期,被動員出黎表態支持既人就愈唔關事。而家又多一個中大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主任張惠民。

    無獨有偶,張惠民既論點同雷鼎嗚都幾似。下次可唔可以搵D人文學科或者教育專業既學者出黎呢請問?

     

  • 只要動一動腦筋: 回應雷鼎鳴


    雷鼎鳴教授在晴報專欄的《國民教育》一文,引起了一些議論。議論當然是因為內容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少,而更重要的是他是科大經濟系主任。


    只要動一動腦筋....

    雷教授在文章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是應不應設立這科?第二是若設立應教甚麼?」

    關於第一個問題,雷教授劈頭第一句便是「只要用一用腦筋,便知放棄國民教育科會對香港將來的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傷害」。這個說法,只要用一用腦筋便知有問題。放棄國民教育會令香港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什麼「很大的傷害」?他講的不外乎是如果香港人對中國了解不足,香港的競爭力便會受影響。這是真的嗎?

    香港的小學和初中「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課程(例如常識科、歷史科、地理科、綜合人文科、生活與社會科等,詳情可參考課程綱要),規定學校必須以足夠的課時教授與中國有關的知識。這些課程在知識層面上(而不是情意層面)跟現在要強推的國民教育有不少重疊之處,根本不是像雷教授所講的欠缺「認知真正中國」的教育。

    至於怎樣才能「認知真正中國...改進香港的競爭力」?恐怕中國歷史和國民教育也未必能做到。跟在內地做事的朋友談到「真正的中國」,不論是跟在內地做生意或做管理層的港人朋友,還是土生土長的內地朋友,他們都會告訴你無數貪污腐敗、無法無天的故事。在深圳河以北所謂的競爭力,除了本身的實力之外,背景和關係也十分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在貪污腐敗的叢林法則之中生存。這些不論是中國還是香港的中小學也不會教,也不應該教,相信這一點雷教授不會反對。既然現在的中小學教育已經有教授中國的基本知識,哪麼雷教授還擔心什麼呢?

    在新高中課程必修的通識科,六個單元其中一個是現代中國,學生有三十小時課時去認識現代中國的狀況,這比起舊高中時代,理商科學生對於中國可以完全無知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因為所謂「現代」中國是指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學生沒有太多機會認識反右、大躍進、文革等人禍,那是可惜的。不過因為很通識課程相對自由,學與教過程中學生多會認識到近十年中國的人權、法治、腐敗問題,也會對於中國的政治社會經濟現況有一定的了解,那不正是雷教授口中那些提高競爭力需要的知識嗎?雷教授提倡的國民教育還需要嗎?

    我同意雷教授說學生少了機會唸中國歷史是缺失,不少學校的初中課程已經沒有中史科,中國歷史部份被塞進綜合人文或社會教育科,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雷教授認為欠缺中史教育是一個缺失,於是國民教育也不推行就更可惜的話,正途應該是把中史列為必修科,而不是退而求次呼籲推行國民教育。

    從雷教授的文章上文下理推斷,似乎他根本對於香港的中學教育了解還不夠,也沒有花時間做資料搜集。


    芝大學生 vs 香港小學生

    關於第二個問題,雷教授說「企圖改造別人的思想,便已犯下瀰天大罪,我並不同意。」他說的是教育改變學生想法的過程,那稱之為學校化(schooling)。雷教授抽空的說「改造」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學生有獨立思維,似乎他看不到究竟教師和家長在反對什麼。現在人們反對的所謂洗腦國民教育,是擔心滲入狹隘愛國主義的意識形態的教育,那並不是家長和教師憑空幻想出來的,而是基於課程文件內容、教育局公佈的教材、政府長期資助的組織推行的國民教育內容、主事者的公開言論等等,當這些材料引起公眾關注之後,才會出現反對國民教育的浪潮。(圖1及圖2是其中兩個例子)

    至於學生有沒有獨立思考的問題,雷教授舉的例子真的令人嘖嘖稱奇。他說即使在反共的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學生都要讀馬克思理論。那些是芝加哥大學的大學生啊,他們本身已經是有獨立思考的成年尖子,現在香港社會擔心的是小學和初中學生,他們的批判思維不像雷教授想像中強,很容易把學校教的東西照單全收。更何況,馬克斯學跟鼓吹國家崇拜、掩飾極權統治本質的愛國教育根本不能相題並論。

    雷教授說「世上甚麼觀點都有,割斷年輕人對某種觀點的接觸,不管這些觀點是對是錯,都等如把孩子放在溫室中,大大不利其成長。」如果滲透意識形態的政治灌輸也應該放進教育場景,讓學生離開溫室,有助他們成長的話,那麼小學教育放點日本成人電影、談論一下吸煙的樂趣,應該也會有利他們成長,因為他們應該接觸不同觀點,不管這些觀點是對是錯。

    嚴謹的論證還是必須的

    雷教授在本科的學術水平備受尊崇,這點沒有人會異議。不過,身為教授,在評論本科以外的議題的時候,嚴謹的論證還是必須的,否則給人粗疏淺薄的印象就不好了。

    國民教育政策遇上民間大規模反對,先是政府高層、親北京組織代表、政壇權貴輪流發言,接著是外圍黨報《環球時報》和官方《人民日報》先後發文支持,由此看來,似乎這是北京指定要強行推動的政策。過往特區政府執行重大政治任務遇上阻力的時候,就會動員不同界別的友好發文支持,通常愈去到後期,被動員的人愈不是最佳或最熱心的人選,結果就是支持的言調愈來愈荒腔走板。希望雷教授不會是在後期被動員出來的其中之一,這樣被人誤會是高級網絡評論員實在冤枉。


    (圖:找北京學者設計教材的國民教育,問題已經不在內容,而是政府令市民難以相信課程沒有政治議程)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專責委員會主席李焯芬、全國政協劉迺強,以及本地親北京教育工作者在此論壇的發言,更令公眾對國民教育推行的細節擔憂。論壇發言節錄:中評論壇:港新政府如何推國民教育)

     

    連結:

    雷鼎鳴:國民教育

    中評論壇:港新政府如何推國民教育 (內有李焯芬及親北京教育界人士發言內容)

     

  • 只說遺憾,不下台有何用?

    梁振英去完蘇梅島吃喝玩樂(或疑似被照肺)之後,陳茂波終於肯再見記者回應劏房謊言醜聞。他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說之前向公眾所講的都是真話,但對自己表達不清晰,引起誤會感到遺憾。

    關於這個記者會的幾點觀察如下:

    1. 陳茂波先前對著傳媒睜著眼說謊,先說全不知情,被踢爆之後就承認知情,問題已經不是他有沒有劏房,而是他誠信有問題。單是這一點已經應該下台。只說「遺憾」有什麼用?

     

    2. 他以後在僭建、劏房、重建問題上還有什麼公信力?如果沒有的話,他還憑什麼當這個局長?

    3. 梁振英政府的公信力肯定會再下試250天平均線。這樣由得一個公關毒瘤繼續連累整個政府高層,後果將由總負責人梁振英承擔。

    4. 陳茂波說自己之後要離開香港幾天。他說要跟孩子開學和探老人家。我不是說他不能這樣做,我只是想問,為什麼這個政府的高層那麼喜歡在出事期間放大假的?這很難不令人想到會不會又是要秘密地見什麼人。他要做好爸爸的話,更應該做個榜樣,不要那麼厚顏,有錯不認,貪戀權位。

     

    (圖片:KurskHK.net時事台)

     

    相關新聞:

    陳茂波:早前聲明表達不清楚表遺憾(RTHK)

     

    前文連結:

    陳茂波是發展局長最佳人選

     

  • 欺善怕惡,仗勢凌人

    根據經驗,通常政治議題的街站都會有軍裝抄低負責人身份證之類。不過只會有一兩個PC,唔會有白衫帶一隊人去查街站。今次警察這樣做很可能是見是中學生,加上收到Order,所以用這個方法來給學生一個下馬威。

    在很多警察眼中,發動倡議運動的青年都是攪事份子,被警察「逗」、噴胡椒噴霧、屈襲警是抵死的。今次警察見他們是中學生,更加以為可以用阿Sir的氣勢來「恰」他們。那些警察可能以為自己好威風,其實公眾眼裡他們是欺善怕惡、仗勢凌人,打壓和平到不能再和平的倡議行動。

    這個政府真的很可笑,要出這種下三流手段來對付一班年輕人。這只會更加顯出政府的怯懦。

     

    參考:

    聲明:警方過度濫權 嚴重做成滋擾 不要恃強凌弱 敬請依法辦事 (學民思潮)

    圖片來源:學民思潮

     

  • [實例]唱紅歌的小學國民教育

    http://www.sps.edu.hk/morality/mce/activity/02/

    關於這個頌唱紅歌的活動,我沒有什麼好說了。

    喜歡紅歌的家長有多一個選擇,值得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