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October 2010

  • 關於打機,我說的其實是...

     

    今天說的題目是減壓,跟學生提起自己的其中一個減壓方法是打喪屍 (其他包括寫文、唱歌和揑一個幾年前不知是什麼單送給每位教師的壓力球)。他們的反應大得匪夷所思,接著便不斷問我打機的事,這個我沒有再講下去,否則便不能如期完成課節。

    我只是再強調一次,我打喪屍的打法是每天打十多分鐘,即是一個回合而已,把日間一切的抑壓發洩在原始的求生本能上,那已夠減壓。

    對於很多男學生來說,打機是個禁果--欲罷不能但為世所不容。那是因為很多遊戲是設計來讓人打上癮的,上了癮之後,學業便不免受影響。

    對於很多70後和80後,打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我很多有家室的朋友,仍會把打機當作一種閑暇活動,甚至是家庭活動。我想說的是,打機不是十惡不赦。重點是要做到「你玩game,而不是game玩你」,荒廢正業,沉迷於遊戲,是很可悲的事。

    什麼game最危險,最是設計來讓人上癮的?我相信是各種online game,因為它們的收入主要來自用戶買點數登入,它們當然是要用升呢和打寶物來讓你欲罷不能,而且online game是沒有結局,是沒有爆機的一天的,於是用戶們便天天幾個小時花在升呢上面,試問放學之後有幾多個小時給你用來打機?結果就自然是影響正常生活、學業、家人相處。

    如果想keep到成績,我的建議還是盡量少玩online game或者一些你知道是容易上癮的game,而且要時刻提醒自己要有意志(will power)去控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如果做不到,還是遠離試探好了。

    同學們,請記著,是你玩game,不是game玩你。

     

     

    後記:

    同學問題,我想可以在這裡答的:

    玩什麼game?

    主要是L4D2, Call of Duty 4。以前會玩CS: Source和Medal of Honor的,現在少了。

    玩正版還是翻版?(每一年最多人問的問題)

    正版,人家開發遊戲是很辛苦的。

    Username是什麼?

    秘密。我只能說我在網上世界是渣古吉姆般的貨色。而且我90%時間是玩單機的。

    玩單機不悶嗎?

    不,因為我主要是為了發洩,而且可以改不同難度玩,正版L4D2還可以在官網下載新的故事呢。

    真的只玩十幾分鐘?

    多數是的。不過有時候放假時會開Civlization。最近買了Civilization 5,可是玩了幾天便uninstall了。我作為Civilzation 1到現在集集捧場的粉絲,覺得Civ 5頗悶(這個將來有機會再講)。

     

  • 置安心計劃照顧的是發達權

     

    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成了今年施政報告的焦點之一,這個計劃似乎沒有贏得很多掌聲。

     關於公共房屋政策,我們必要討論的問題是究竟政府應該為什麼而承擔?

    一是權利:是市民的住屋權?抑或是市民的置業權?還是賣樓發達權?

    二是對象:究竟政府應該為什麼人提供上述的權益?

     

    滿足住屋權還是發達權? 

    關於問題一,其實要市民「安居樂業」,照顧市民的住屋權已經足夠。住屋權的意思是不同的階層的市民都得到合理的居住面積和環境(關於什麼是「合理」,可以參考跟香港經濟水平差不多的城市),如果自由市場不能確保這一點(例如支付不起貴租的市民要住板間房甚至木屋),那麼政府基於人道或社會福利考慮,可以考慮介入市場。

    政府直接提供房屋予基層居住已是一個社會共識,不在本文討論。至於收入未至於是基層的中等收入人士,他們的住屋權則部份由居屋承包(部份也會進入私人住宅市場)。居屋政策廢除之後,社會一直有聲音要求復建居屋,但政府堅持不肯。到了今年施政報告,政府宣佈興建的「置安心」房屋,其實只是變相居屋,實在有掩耳盜鈴之嫌。

    居屋和置安心的分別在於,居屋是以大副折讓市價賣給市民,然後限制十年內不得轉讓,即使轉讓,也要補回政府折讓價格的市值。這個做法比較為社會接受,是因為它既能滿足部份市民的住屋需要,而政府在物業十年轉售限期後,仍能分享其升值,令居屋未至於淪為市民發達大抽獎。雖然實際上政府仍然要補貼大筆隱藏的成本,例如損失地價收入和市價折讓的金額的利息成本得,但因為居屋業主轉讓限制多,所以沒有引起社會的分化。

    置安心計劃與居屋的分別在於政府讓中獎者租住五年之後,便會「回贈」一半租金讓業主支付首期,之後似乎沒有什麼限制。以每月$8000的租金計算,那等於政府現兜兜津貼24萬元給中獎者,他們買入單位之後,很可能會出售樓宇圖利。這似乎等於政府津貼中獎的市民發達。(以前的首置計劃也有同樣的問題,早幾年樓市復甦後取消了)

    以資助方式而言,居屋比較接近實物資助,置安心比較接近金錢資助。而因為香港「得天獨厚」的環境,後者很可能淪為資助炒樓發達大抽獎。

     

    社會福利不患寡而寡不均

    講到第二個問題,應該為什麼人提供住屋權甚至置業權?

    社會福利,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家不要忘記,可以參加這場大抽獎的人,是個人月入可以高達2萬3千元的中等收入人士。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政府讓他們中間的一小部份人抽中獎、賣樓、致富,其公帑支出是有成本的,是in expense of其他有同樣需要的市民的。而其短時間內轉手賺錢的效果太過立竿見影,這似乎不是一個好的社會福利政策。

    我不反對政府照顧中等收入市民住屋權,可是讓市民買樓發達可不是政府的義務。如果政府希望讓中等收入階層有合理的住屋,大可以興建較優質的夾心階層租住房屋,租約可無限期延續,那跟「安居樂業」的原則根本沒有抵觸。就算政府想市民可以置業,也應該讓福利真正用來滿足住屋需要,而不應讓福利變成謀利工具。

     

     

    iPhone4的比喻

    Tommy兄在FB寫道「「先租後買」政策根本就是 「iPhone 4」上台月費回贈優惠計劃...乜你認為iPhone4會因此賣平左咩??」

    的而且確,肯定不會。而且對於賣的人可能有so,於是我回道:「呢題我識答,我用優惠月費同特價出機,然後趁機價仲有水位賣咗部機,用番普通手機,咁就得啦。」

    Tommy兄的最後說道「根本就應該新加坡組屋化,唔一定人人用唉瘋科的,但市面上無選擇,如果唔做唉瘋奴,只能紙杯加條繩...呢個時候,政府係唔係應該出出手呢??」

    這點我是同意的。事實上我不覺得居屋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後記:

    在google找「置安心」,竟然發現原來恆生銀行已有一個同名的「置安心保險計劃」,似乎特區官員為大型政策命名之前沒有google考查過有沒有撞橋。

     

     

  • 特首施政報告的幾句人話

    對今次施政報告的期望低得很,所以當曾生在施政報告出現幾句人話的時候,竟有一絲安慰...

    所謂的人話,就是一些政府一早應該做的事,現在終於會做了。這是我覺得值得提及的幾個「人話」政策,以及一些感言:


    土地供應

    18.         過去十年每年平均一手私人住宅吸納量為一萬八千五百個單位。為了確保樓市健康平穩發展,我認為在未來十年內,平均每年需提供可興建約二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的土地。我要強調這並非建屋量的硬指標,目的是政府在一段時間內累積一定的土地儲備,務使房地產市場有平穩的土地供應,特別是中小型住宅土地供應充裕,售價穩定。

    (希望曾生說的是會穩定地把土地推出來拍賣,以及發展本身的鐵路土地來達成。在香港食正「量化寬鬆」條水,樓股泡沫不能消失。穩定的土地供應政策雖不能短期內令發了癲的樓市降溫,但政府作為香港最主要的土地供應者,這至少令市場有一個合理預期,知道市場會有一定的土地滿足需求。地產市場從來都不只是需求供給問題,還有很強的政策因素,這個「一年二萬」政策對市場和社會肯定有一定的安定作用。)

     

    監察銷售

    32.         政府在過去兩年落實了多項措施,加強一手私人住宅物業銷售的透明度,包括價單、售樓說明書、銷售安排、交易和示範單位等。我們已表明,如現時透過地政總署「預售樓花同意方案」以及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商會)指引的規管方式成效不彰,將採取立法途徑。

    33.         由於我們未能與商會就規管一手現樓的銷售達成共識,運輸及房屋局會成立督導委員會,具體討論立法規管一手樓宇銷售事宜,並於一年內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當中包括以實用面積作為公布呎價唯一標準,防止誤導買家,全面杜絕縮水單位的情況。

    (我比較欣賞曾生演說時那一番說話,說香港是世界上少數沒有規管賣樓面積標準的地方,他甚至出口術說「如果我買間樓乜乜物物,我都會好嬲」。必要時扮惡扮打老虎,政客本來該如此。以前我是做房地產工作的,由那時開始我一直也不明白為什麼立法定義什麼是實用面積(UFA)、規定實用率的計算方式、監管不實的面積計算,由英國殖民地時代到今時今日都做不到(不為非不能也)。如果曾生真的做到這件彭定康和董建華也沒有做的事,我會加分給他。)

     

    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檢討

    34.         政府已檢討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我們注意到計劃下投資於房地產的資金有上升的趨勢,今年頭九個月,有關資金佔計劃總投資額百分之四十二。雖然近年計劃下的房地產投資只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約百分之一,但考慮到市民大眾的關注,政府決定暫時將房地產於計劃下的投資資產類別中剔除,由十月十四日起生效。保安局稍後會交代具體細節,以及計劃的其他修改。

    (那個移民廣告的那句講唔正的「I love Hong Kong」深入民心。香港要做亞洲倫敦,接收世界各地巨富貪官不是問題,畢竟香港從來都是賺四方錢的地方。這裡資金自由進出,只要不是投資移民,內地有錢人買什麼是政府是管不了的(他們的不是根據那計劃掃的貨佔總成交額幾成,那是施政報告不會提的),問題是政府有沒有照顧過市民的住屋需要。)


     

    限制「發水樓」

    41.         政府當年讓私人樓宇增加樓面面積,引進環保及生活設施,目的是改善樓宇的宜居環境。近年社會關注發展商利用這項寬免政策,大量增加樓面面積,造成所謂「發水樓」問題。經檢討後,我們決定收緊政策,主要改變包括取消部分設施的寬免,降低停車場、露台、工作平台和會所的寬免,並為多項仍享有寬免的設施加設百分之十的整體寬免上限,同時又收緊容許興建窗台的面積。

    42.         我們深信這套方案一方面顧及樓宇的環保及舒適要求,另一方面盡量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已在兩者之間取得適當平衡。方案亦確保本港建築物的設計,有展示創意的空間。

    (因為以前是做地產行業,所以對那些用來git高度和吹大總樓面面積(之所以現在的樓的實用率愈來愈低)的巨型lobby、巨型club house、巨型停車場、假公共空間特別覺眼,這些優惠在九七後推出明益發展商,令市面上出現底座已經遮晒原有住宅的「蛋糕樓」。我最記得,荔枝角四小龍有個巨型會所,樓底竟然有三層樓高,那可說是董建華市代賣大包給發展商的印記。現在曾生說要減少這些大包優惠,不失為一個好的開始。)

    《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

    163.         我注意到香港社會近期圍繞《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有不同意見,其中比較多的意見認為,本屆政府應在未來一年多的任期內,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着力保持香港社會的繁榮穩定與發展,故此可延後啟動立法。我們經過反覆研究後,決定在本屆任期內,不啟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在此我要重申,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也是香港社會的共同責任。我相信,香港社會各界一定能夠不斷凝聚共識,在未來適當時候順利完成這項立法工作。

    (相信曾生還咗政改條數,廿三條上面可以放佢一馬。過多兩年,下一個特區總督應該走唔甩。大家唯有睇下共產黨長命D,定係我地長命D。)

     

    不盡同意的其他部份:


    置安心計劃 - 「居住權」不等於「投資權」,政府有義務資助投資嗎? 

    • 那個什麼「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其實咪又係資助房屋。那個東西,雖然有點似居屋,但規模和政策力度跟居屋政策是兩回事。租五年,然後有租金「回贈」俾你買樓,即是跟董建華時代的首置免息貸款的利息資助差不多。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那只是一個政府大抽獎而已。

      我一直也不認為政府有義務資助市民買樓,資助市民買樓,其實就是資助市民上車轉手發達。政府是沒有義務資助市民發達的(你可能會說買樓不一定升,但這個市場始終是一個升多跌少的)。個人入息上限$23000,那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為什麼還要政府津貼買樓?須知道居住和投資是兩回事,照顧中等收入的市民的「住屋權」,不等於要照顧他們的「投資權」。若要令市民安居樂業的話,何不直接提供資助房屋,然後在限制轉售和補地價方面著手,令政府可以照顧住屋需要之餘,避免變相資助抽中獎的市民發達,同時收回一定的回報?

    仲敢當「八成強拍」係成功政策? 

    • 關於施政報告中的市區更新策略,想不到曾生仍然厚著面皮說八成強拍會促進舊區更新,幫助市民云云。那個政策分明是facilitate大地產商強搶民產呀大佬!

    前海發展-人出豉油我地出雞!

    • 有關前海發展,我始終對這種人出豉油我地出雞的政策抱懷疑態度,這個中長期政策,大家一定要繼續關注。

     

  • iPhone4不是我杯茶

    以下內容,可能政治不正確,也可能引起相關系統支持者反感,敬請留意。

     

    是咁的,話說我替miss出了部iPhone。與此同時,我也出了一部,不過是因為知道把機賣掉應該不會蝕錢,可以得到比正常平四十元一個月的出機月費優惠。不過iPhone開盒的同一天,手上的Acer壞了(上兩個月跌過三次,現在才壞是好彩了...)。於是這兩天我可以很專心地替miss攪開機和customize事宜。

    兩天的iPhone使用經驗告訴我,家中那未開箱的iPhone我應該賣了。

    無可否認,iPhone的硬件是state of the art,而其外型設計、市場推廣,甚至用戶群的身份認同建構都做得非常之好,而它的操作介面也是很易上手的。對於女士來說,iPhone是個恩物--外型靚、容易上手、市面上有無數的殼可以買來換、可以很容易地上facebook、有很多得得意意的apps,這些因素成功開發了smartphone的女士藍海市場。

    儘管如此,這兩天的用戶體驗告訴我,iPhone (嚴格來說是iOS)不是我杯茶。我用過Palm OS、Windows Mobile和Android,用iOS感覺不很舒暢。和推友和朋友們討論這種感覺,結論是因為我慣了把Smartphone當電腦來舞,iPhone的設計根本就是要容易上手,而不是給我這種人用的。

    也有朋友說要像我說的那種用法,就要jail break (jb),原來iPhone有很多東西是lock了的,為的是不讓大家「鍾意裝乜就裝乜」,以保護知識版權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就令customize系統的可能性大大減低。不過,這種「可能性」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是個負擔。如果我用的是Android,根本就沒有每次有新版iOS就要jb一輪的煩惱。(Android的「root機」跟jb不盡相同,Android的設定自由度大得多了,雖然我也是不亦樂乎地root機的那種人)

    其實我一直都不集慣用Apple的東西,很多年前開始用信用卡送的iPod shuffle,那個iTunes.... 六年來我也覺得很麻煩。我想大概是我的思想一直沒有被Apple教化吧。用慣了Palm、Windows Mobile和Android的我,覺得iOS用得不爽的原因大概跟我不喜歡iTunes的原因一樣吧。

     

    研究了那iPhone兩日,我開始懷念正在修理中既Android機.... 雖然它的硬件不及iPhone,但它只是iPhone的一半價錢,而且操作感覺更良好。公道點說,iPhone俾miss用非常適合,只是那不是我杯茶而已。

    剛剛聽說Android在美國市場的出機市佔率已超越iOS,似乎Android平貴機都殺的「機海戰術」開始奏效(會不會重演PC殺退Apple II的歷史仍有待觀察)。上星期Android market的付費系統開始在香港運作,以後Android用戶也可以像iPhone用戶一樣買apps,這是個令人高興的消息,畢竟有競爭才有進步。

     

     

    後話:經過我循循善誘,miss在很短時間內已經拿握了那東西的大部份功能和一些流動通訊的基本概念,現在她常常拿著那東西查經、睇報紙和FB。忽然間,我覺得自己好似門徙裡面的古天樂...

     

  • 劉曉波-第二個被囚的得獎者

     

    第一個被囚禁時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是昂山素姬。如果計正式被監禁的,劉老師是第一人 (這一點我錯了,第一人應該是1935年被納粹政府監禁的卡爾·馮·奧西埃茨基Carl von Ossietzky[連結:wiki])。

    劉老師做過什麼呢?他被控的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第一個被囚禁時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是昂山素姬。如果計正式被監禁的,劉老師是第一人。

    劉老師做過什麼呢?他被控的罪名是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他幹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要用這嚴重罪名判監呢?
     
    一介書生,八九民運的時候被判過監,出獄後在2008年發起《零八憲章》聯署 (連結:全文及簽署),內容不過是呼籲中國政府推動政治改革,而不是鼓吹什麼革命或者暴亂。不過因為簽署人數眾多,而且不乏知名學者,所以被北京政府鎮壓下去。
     
    什麼?呼籲政府推動政改就要坐監?是的,你要坐監與否,並非視乎你說了什麼,而是你是誰,還有你的道德力量有多大,以及你能夠引起多大的關注。
     
    我知道有個人,他在八九六四鎮壓前夕去過探望學生,還被人影了大頭相,最近,他不只鼓吹政治改革,還說人民力量順者昌,逆者亡。他說那些話的時候還要是在在外國媒體,那真的是大逆不道至極啊。[證據]
    那個人叫溫家寶。
     
    我只能說,溫家寶說什麼憲法、什麼人權、什麼民主、什麼改革,都是bullshit。五毛會說,劉曉波鉤結外國勢力,陰謀攪亂中國得來不易的和平和機遇。如果是的話,請拿出證據,以間諜罪來告他。
     
    雖然劉老師不能領這個獎,但我相信他會比中共長命。
    .
    We shall overcome.
    .
    最後,請大家記念仍然在囚的譚作人、胡佳、劉曉波、數之不盡的良心犯,還有被迫與他們分離的家人,更請大家記念他們是為了什麼是身陷黑牢。


      

    延伸閱讀:

    劉霞在劉曉波被判刑後,與丈夫見面,沒有談論案情、沒有愁雲慘霧,劉霞,只想和丈夫抱一抱、關心丈夫是否瘦了:

    「我們在會議室裏,隔著大 桌子見面,最後我要求可否讓我抱抱他,我給了他一個深情的擁抱,感覺他瘦了很多。」對劉霞來說,最低的要求,只是抱一抱丈夫,因為,未 來11年,她不可以再如此親密接觸自己的愛人:「能抱抱他我已經很滿足,因為以後到監獄,就只能隔著玻璃,拿著話筒,可能11年都不能再 摸到了。」

    (節錄自《中共輸了給劉霞對劉曉波的愛》(Erynnyes))

    諾獎2010 (hystericireul)

    A note about nobel prize (johncoal)

     

     

  • 老幹部講常識-鍾士元專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zyJgkcf1k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gEf3GpDbiI

     

    中國內地有個現象,就是退休老幹部往往會發表一些合乎良心的常識,這些常識聽上去大快人心,又似乎很不和諧。可是,想深一層,這些老人家說了什麼,對於現在的政治困局是沒有任何影響的,那只是一些不會被河蟹的老人家沒有政治包袱,到了古稀之年,其言也善而已。

    人稱「大Sir」的鍾士元,在英帝國統治到中共統治的香港,位極人臣幾十年,他說話的份量絕對值得我們留意。這個專訪中的鍾士元,說了很多平日應該是李柱銘和余若薇會講,梁振英和曾鈺成不敢講的東西,聽上去的確令人感到一絲快意。可是,那不過是老幹部的良心話而已,對於現政權一點影響也沒有。

    從鍾士元在政壇所謂叱吒風雲的政治生涯,我們可以看到一件事,就是他一直只是位極人臣的人臣而已,不論李鵬飛怎樣說他面對中英統治者也毫無懼色,他根本沒有能力(和決心)改變政治現實,更諻論申張他所謂的政治理念。說到尾,不論回歸前後,他也只是個殖民地高級華人。

    在那半小時的專訪中,不難看出有關鍾士元「貢獻」的論述十分正面,甚至包括他「促成了」麥理浩時代的「民主化」,而在節目中梁振英這個名字出現過兩次,節目中間加插了梁的訪問,整個節目給人的感覺是鍾士元是一個憂國憂民、力挽狂難的小諸葛,而梁振英就是他的後繼者。當中有什麼特別的隱含訊息,還是由觀眾自己判斷吧。

     

  • 打工仔夢劇場-跳躍大搜查線

    事先講明,我是《跳躍大搜查線》忠實粉絲。

    《跳》在1997年播放的時候大受好評,成了日本電視史上最受歡迎的劇集之一,之後拍了很多輯special,包括很多由配角擔正的外傳。《跳》還有 兩部電影版,當中第二套電影《封鎖彩虹橋》,是日本最賣座的真人電影(不計宮崎駿動畫)。不過,我覺得《封鎖彩虹橋》相對於之前的作品,雖然不算太好看,不過忠實粉絲還是會乖乖入場。

    《跳》的成功,不是因為查案佈局,也不是因為警匪惡鬥場面,其實《跳》的賣點完全不在這兩點。《跳》大受歡迎,是因為打工仔在其故事和人物中得到共嗚。

    《跳》裡面的灣岸警署,其實跟一般的大企業支部差不多,有騎呢人、有A字膊、有小人、有好人、有自以為是的官僚、有惱人的制度,織田裕二和深津繪里這兩個主角,其實也是正常上班下班的打工仔,不是什麼神探。

     


    海報中間配著A字膊署長的「保身」二字,打工仔看了便會心微笑。

     

    打工仔看打工仔有什麼好看?其實《跳》好看的地方是它為打工仔提供了一個夢劇場--雖然主角們不是神探,但他們都有一顆赤子之心,對於公義有一份傻呼呼的執著。而且,他們始終是警察,每個單元出現的大小案件,正正是打工仔平日遇不到的刺激事,那是打工仔很難遇到的新鮮事。

    《跳》讓打工仔有共嗚的另一個地方,是織田裕二飾演的青島裕作。青島本來是個成功的打工仔(成功的辦公器材sales),不過因為想尋找工作的意義,所以毅然辭工當警察。他的戇直和赤子之心,打動了不少打工仔觀眾,也可以說是他們把自己的願望投射在青島身上。他的招牌軍綠色外套,也試過被無線的《磨轆神探》無恥照抄。

    除了這些,《跳》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還有織田裕二和深津繪里這對很有觀眾緣的男女主角,互相照應、互相愛護,不過多年來n集也沒有終成眷屬,而觀眾們就一直期待著。此外,熱血前線職員青島和在官場被邊緣化的實幹高官室井的惺惺相惜,也是不少打工仔朝思暮想的故事(某教育官員和前線老師惺惺相惜,為了攪好教育?發夢啦你)

    有關《跳》的回憶,還有已故碇矢長介飾演的老差骨和久叔,以及開場音樂,一聽便知道是《跳》。另外,片尾歌Love Somebody Tonight也是很好聽的。

    第三套電影《跳躍大搜查線3 Bayside Shakedown 3》快要上畫,粉絲們mark定時間去看吧。

  • 黑臉溫總,白臉中共 (cap圖)

    這段新聞我看了幾遍,特登用土炮方法cap了圖,立此存照。

    中共有哪一任領導人不是說要推動民主改革的?溫家寶這番說話,我還是傾向相信那是政治局黑白臉的把戲*。講可以天下無敵,要是真的要推動民主的話,唔該拿出一點誠意來,做點實事。

     

     

    後記:

    想不到第三張「逆者亡」在微博上很多人轉發,不少網友加了這個caption...

     

    順黨者昌...

     

    * 註: 謝謝Jeromy-Yu Maximilian Chan指正,京劇裡面黑臉是忠的,例如包公,白臉是忠的,例如曹操。溫影帝扮的應該是黑臉才對。

     

  • 生活軼事 (10年10月初)

     

    公主嫁到

    這套劇我沒看過,今晚開電視看了十分鐘,然後在FB打了一段

    今日第一次睇果套公主嫁到, 話阿陳豪俾皇帝用假毒酒扮處死, 仲唔係講緊大國外交? 你班保釣小民唔好阻住朕既外交棋局?

    BTW, 吐蕃即係而家既西藏。乜西藏唔係自古以來我國神聖領土咩? 分裂祖國啊...

    本來是玩票性質,想調侃一下那句官方天天講的「自古以來神聖領土」口號,指出西藏曾經是一個主權國家。本來不是打算再作討論的,不過引起了兩位立場相反的朋友激烈討論 (都是我的朋友,他們是不相識的)....

    我留了言說我offline了,叫大家討論切磋不要take it personal。

    下次在FB打字之前還是要想清楚是否要再花很多時間討論。

    (唔好響呢個post留言討論西藏問題,工作忙著,我無能力回應)

     

    Queen's Cube睇樓記

    星期六食完早餐經過Queen's Cube,好奇進去看看,只是想親眼見識一下那幾個天價套房,唔係想買(我連個階磚都買唔起)。

    的確好細.... 不過慘得過有人買。

    睇這個樓感覺良好的地方是,突然間我覺得自己住的地方不算細得太過分了 (窮忙族阿Q精神)。

    有兩個有趣的地方,第一是我們在樓上的lobby等lift, 經紀哥哥對著大堂的LCD電視說「呢度有新聞睇,等lift既時候唔會悶」....

    呢D咪叫做「R講」(冇野搵野黎講)囉....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樓書上那個泳池,原來有50 ..... 尺,即係15.24米.... 如果游蛙式,大概是兩三下就可以轉堂了。

    延伸閱讀:六百萬元套房 - Queen's Cube的故事

     

    瘦了

    話說我手上的戒指鬆了,即是代表我瘦了。跟Miss說,她說聽說戒指是會愈戴愈鬆的。

    我唔信。

     

    近日最想看的書

     

    John兄提及這本奇書(原文:這算是甚麼書名?),我特登去書局看看。可惜是包了膠袋的。$45一本也要包膠袋,攪錯...

     

    近日看的書

    一口氣看了褚簡寧的《不中不英》三冊的頭兩冊,這支南華早報的建筆的文章絕對值得細閱(英文原文部份),至於中文翻譯部份,太過接近英文文法,感覺很生硬。將會繼續看第三冊。

    商務網上書店連結

    另一本是吉本佳生的《大杯星巴克比較划算》,裡面用淺易的經濟學理論分析了幾個現象,包括:

    Starbucks買大杯裝是否比較著數?

    為什麼會有零機價出機咁著數?

    為什麼DVD最初出的時候特別貴?

    為什麼電子產品愈賣愈平?

    10蚊店是怎樣經營的?

    這些例子用來當教材不錯。

    (天下文化書坊介紹)

     

    諾貝爾和平獎

    結果10月8日才公報。有說劉曉波老師有可能得獎。身為中國人,我寧願劉老師自由,寧願沒有中國人因為憑良心說話而失去自由,繼而得到這個獎。

     

  • 熱烈慶祝國慶

    「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毛澤東《论联合政府》(1945年)

    「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確地總結經驗。沒有民主,意見不是從群眾中來,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辦法。」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或者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就是说,光明的中国,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或者是另一个中国,即黑暗的中国。」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

    很明顯,這六十一年的中國不是前者。

     

    「我們要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這是民主法治國家的重要標誌,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保障。」溫家寶 《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2010)

    我想問,胡佳、趙連海、譚作人、劉曉波的人權呢?

     

    「是全國人民選了我,讓我當主席」2008年胡錦濤對日本學生說的